道門,遠古三教之一。
在三靈現世前七百年,飄玥大陸仍未有一統的局麵,十數大國,數十小邦,群雄割據,烽火連天。
而當時各國尚無由國家統一訓練而出的軍隊,其士兵的來源則是以境內的武林門派、奇人異士為主流,其中又以“儒”、“釋”、“道”三教傳人最具影響力,其因在於他們的武學、絕技皆與一般的門派有著些許不同,是各國極欲招攬的人才。
儒,學識淵博、主張富國強兵、軍事韜略勝於個人匹夫之勇的文人雅士,身俱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從政理財、尊君馭下等森羅知識的“儒術”,以及自咀嚼萬書、通曉千理後累積而成“浩然正氣”,並演之以拳腳,用以自保、製人的“儒武”。乃為國家中央相、丞、決策人物,軍中統帥、謀士的最佳人選。
釋,即為佛門禪、武二宗的統稱。
禪宗之中心思想便在一個“悟”字,窮及一生皆在鑽研佛法,宏揚佛門精神,對其他事物少有涉獵。
武宗,修心、健體、強身,除了佛法的領悟外亦重於武術的修行,而他們不似禪宗那般自由,若要出山須先通過“身”、“心”兩大考驗,一般人稱順利出山的武宗門人為“武僧”以區別禪宗的和尚或修行僧。
且佛門“不殺生”的戒律雖在武宗並不為徹底實行,但“和平未到最後一刻,絕不輕言動武”的理念仍是影響了發展出來的武學,其重守輕攻的招意,令武僧於軍旅中的定位為親衛,負責保護核心高層。
道,三教中門徒最廣,運用最廣者。
與釋相同,道亦分成了煉心及修身兩大類,前者稱之為“道士”,後者喚之為“修真”。
與釋,禪宗純煉心而無自保能力不同,道士於體悟萬物、融身自然的過程中,同時會產生一種名為“道力”的能量,並得以借此與天地之間的五行菁華進行交流,進而使出得以召炎喚雨、控石控木效果的“道術”。
道術與魔法瞧來極為類似,但在本質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
魔法的原理乃以自身精神力支配、操縱外界的自然元素,以形成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法術,道術則是透過道力和天地菁華進行交流,產生出來的術法威力亦及不上魔法的強大,不過卻相對地綿延攸長。
且正所謂“道法自然”,一個修行水行道術的的道士絕不可能被水淹死,而魔法師則不然,借由強硬、蠻橫手段得來的絕強破壞力,一個不慎便會慘遭反噬、自受其害。
至於“修真”,則是兼習道術與武術的修行者,一邊練氣亦不忘培養道力,雖因雙方涉獵而無法有所專精,但在一加一不等於二的特殊情況下,融合道術與武術的修真,卻是厲害非常,在各國軍旅中擔任著決定會戰勝負的強打。
不過,這樣的慣例卻在“真武大帝”卡加爾.安德列三世即位“芬裏爾王國”國王後,受到了最嚴苛的考驗。
芬裏爾王國,位於今帝鳳王朝境內,國土僅一個行省大,在當時四十多國中,國力中下。境內平原廣闊,少有地形起伏,因此“馬”於此處為相當普及的交通工具。
安德列三世尚為王儲之時,曾見過一名修真欲將一匹發狂的駿馬自正麵攔阻下來,卻不敵那高速所產生出來的衝力,重傷當場,自此受到啟發,登基後第二年,曆史上第一支成建製的騎兵部隊正式成立。
且因安德列三世本身便是名當時被視為異端、不見容於世的魔法師,在深悉魔法之強的因素下,他力排眾議,全力招攬大陸各處潛修的魔法師、魔武士,天下僅此一家的魔法部隊就此誕生。
在新軍騎兵隊、魔法隊投入戰場後,其絕強的戰鬥力霎時令大陸各國為之悚然,五年之間,一掃周遭鄰國十餘之數,國土擴逾六倍,一舉躍升當時七大強國之列。
但在各國見識到騎兵之威、法師之強,紛紛效法編製之後,除了先一步已將天下魔法師網羅殆盡、騎兵素質較為精良外,再無其他優勢,如狂風般的攻勢頓時停輟。
不過,芬裏爾勢力擴張如此之快,早令六強甚感威脅,因此史無前例地放棄之間的仇隙握手言和,組成了六國聯軍,殺得芬裏爾節節敗退,國土喪失三成。
安德列三世遭受如此挫敗,心中的宏圖大誌並未因此而磨滅,反而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繼騎、魔兩大軍種後,又一生力軍於其手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