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襄平遼東王府右廂房內閃著忽明忽暗地燈火,初冬的寒風挾著冰霜襲來,讓人不禁搓手嗬氣。即便是王府重地,屋子裏的火盆也無法保證偌大的寢房持續溫暖,更何況陽老夫子早已暗示公孫恭遣散廂房左右的奴仆,說是有要事相商。
\t“不知二公子可否聽過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之典故?”陽老夫子生疏地撥弄火盆裏的木炭,火星伴著劈劈啪啪聲向外跳躍。
\t陽老夫子並非公孫恭的授業先生,因此不清楚其所學深淺。公孫恭雖為紈絝子弟,但遼東王公孫度管教甚嚴,書籍中典故他也硬頭皮記得一些。
\t“先生說的可是春秋舊事,太子申生留在晉國被毒害,重耳逃離故土避難而存活。”
\t“正是此典故。”
\t“先生的意思是?”公孫恭仿佛明白了什麼,但又不敢確定心中所想。
\t陽老夫子默契地點了點頭,緩緩開口:“如今老王爺重病臥床,不能理政,大公子年輕氣盛,一意孤行,老夫是擔心……。”
\t說到此處,公孫恭眼中的光芒淩厲起來。他心中很清楚,從小自己就是兄長的陪襯,無論在王府中的地位還是遼東群臣的心裏,自己都是低了那麼一等。
\t特別是兄長取表字轉了性情之後,更是與自己很少有來往,平日一起去青樓喝花酒,一起去搶良家女子做丫鬟的事情更是再也沒有過。
\t公孫恭本來就是沒有主見的人,聽了陽老夫子的攛掇,他內心焦慮起來。“先生的意思是勸我離開襄平?”公孫恭撿起地上的木棍,用力撥了下火盆。
\t火光照耀下,陽老夫子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t“遼東彈丸之地,不知何處可容身?”公孫恭久居襄平,對遼東其他地界不是很熟悉。
\t“玄菟、樂浪、邊城皆可前往,二公子要盡快定奪此事,一旦大公子在這些郡城安插親信,到時候受人掣肘,追悔莫及。”陽老夫子語氣中夾雜著催促之意。
\t“事不宜遲,今晚我就向兄長請命,去樂浪固守邊郡。”公孫恭選擇的樂浪郡,西鄰大海,南接三韓,是一處適合搞陰謀詭計的地方。
\t“非也,二公子如今需將此事說與老王爺,讓其從中周全,方保無虞。”陽老夫子擔心張羽專權,建議公孫恭找公孫度請命。
\t公孫恭並沒有直接找父親,而是找到母親公孫劉氏,說明自己駐守邊郡的想法。公孫劉氏認為次子遠赴樂浪,未免奔波勞苦,堅持不準他離開襄平。後經公孫恭反複勸說,提出借戍守邊郡的機會曆練自己,不能輸於兄長的誌向後,公孫劉氏才勉強答應替他向公孫度求情。
\t此時公孫度病情進一步加重,嘴角流涎,不能言語,貌似是中風的跡象。秦氏常陪伴在他左右,有事傳達的時候,公孫度會在秦氏手掌心劃幾個字,表達自己的想法。
\t公孫劉氏出馬,對公孫度目前病重的樣子哭天搶地難過了一陣,之後說出公孫恭希望赴樂浪曆練的要求。公孫度用手指在秦氏掌心勾畫了一下,大意是命長子、次子二人都過來。
\t張羽最近正忙著組建自己的特務機構,他從張燕統領的斥候營中抽調出十幾個頭腦靈光,忠心耿耿的斥候,直接聽命於自己。張羽估計漢末各地勢力紛爭頻繁,如今董卓已死,更是加快了群雄逐鹿的節奏。
\t因此他密授這些斥候一項任務,分赴各地諸侯所在的郡城,搜集重要情報,定期返回遼東彙報。
\t張羽根據對三國的了解,分別向公孫瓚、袁紹、袁術、曹操、劉表、馬騰、孫策、呂布、孔融處派遣九名密探,如公孫瓚、曹操、袁紹、孔融距離遼東較近的勢力,密探需三個月左右返回襄平彙報軍情,如劉表、呂布、袁術距離較遠的勢力,密探以半年為期限彙報一次,而馬騰、孫策勢力所在地離遼東實在太遠,一年彙報一次即可。
\t九人臨行前,張羽又交代了許多注意事項,並親自置酒為他們送行。這些斥候多為底層軍兵,哪裏受過如此優待,當即表示要誓死效忠遼東王。
\t張羽目送九人離開,命挑選出的剩餘斥候分布到遼東各郡城,時刻關注地方上發生的大事,以防不備。
\t剛剛安排妥當,侍衛稟報,老王爺由請入正房議事,張羽不敢怠慢,匆匆趕赴公孫度寢宮。
\t寢宮中,香爐裏升起嫋嫋青煙,顯得暮氣沉沉,公孫恭,公孫劉氏早已在床榻旁等候。
\t“二公子駐守樂浪的請命,全憑大公子做主。”秦氏按照公孫度手指的比劃,傳達了老王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