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交河村(1 / 2)

從定東市向東繼續前進,翻越高高的太行山脈(落基山脈),豐茂無邊的大草原就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這一天,一百多個人來到了這片土地。領頭的是四五個炎黃人,其餘的都是他們雇傭的印第安勞工和護衛人員。

“李明,你看,這片草原怎麼樣,什麼叫風吹吹,草茫茫,這就叫!”說話的是一個叫做安田廣的中年人,身上穿著白色的棉布衣服,腳下穿著一雙牛皮靴子,手中還拿著一根文明棍。

“不錯,現在國內雖然糧食已經能夠滿足需求,但是想要釀酒或者是進行糧食加工,又不能滿足,這裏的土地很肥沃,隻要我們在這裏開始種糧,然後建設酒廠等,那麼將來咱們很快就能夠成為國內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李明是一個年輕人,以前學習的是食品深加工專業,可惜的是到了這個時空後,吃飽都一直是問題,哪裏有多餘的糧食給他加工?

不過在國家經過了四年的發展建設後,如今的定東市和新地鎮已經能夠為國家提供大量的糧食產出,所以吃飽飯沒問題了,可惜的是想要進行大規模的糧食加工,依然是遙遙無期。李明以前在熊天寶的手下當一個隊長,小夥子年輕,能幹,和熊天寶以及汪小涵都混得很熟,在一次喝酒之後,幾個人就聊到了這個話題,汪小涵就提出了,可以到大草原開荒種地的想法。

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幾個人就開始準備實行了起來,首先,他們雇傭了一百多個印第安人裏麵的種糧和放牧好手,這方麵有汪小涵這個定東市的老大幫忙,一點問題都沒有,然後汪小涵又從馬匹繁殖場買了二十匹優良的馬匹配給拓荒隊,最後又找到機械廠,生產出了配套的自動翻土機,自動耕種機,還有自動收割機。

這一切準備完畢後,又前往炎黃市的畜牧繁育中心購買了一百多頭的小尾寒羊,以及十幾頭奶牛和黃牛。幾個人合夥投入了兩千金幣,主要的投資人是汪小涵和熊天寶,誰讓這兩個人現在是大財主呢,相比起來李安就是小打小鬧了。

在有了充足的資金和物資保障後,李安又找了幾個誌同道合的人,他們帶著自己的工人和牲口等,首先是沿著通向黃金河穀的公路前進,最後從這條公路的岔道繼續順著正在修建的翻越太行山脈的公路繼續前進,最後到了公路的盡頭以後,就隻能翻山越嶺,在經過了長達一個半月的路程以後,他們終於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

這個地方背靠太行山脈,前麵有一條被他們命名為玉米河的河流,還有一個小湖泊,隻要經過小小的工程,就能建設成一個大水庫。這個地方得天獨厚,農業條件極其優厚。

眾人於是決定在這裏修建自己的營地,和最開始一樣,首先伐木蓋房,然後建設木質的圍牆,箭樓,在這個時候,他們派人前往附近尋找最近的印第安部落,看看自己所在的這片土地是哪個部落的。

最後他們用五把新一式軍刀購買到了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緊隨其後的就是農場的建設,馬拉翻土機開始被組裝起來,當然,在此之前,他們首先進行的是燒荒行為,在選定了想要燒荒的範圍後,他們先是清理出來一道防火帶,防止引起草原大火,然後開始在燒荒區域內四處點火,最後,馬拉翻土機將這片黑黝黝的土地翻轉過來,最後再用自動播種機給這片肥沃的土地播種上玉米種子,還有一部分種上的是大豆種子。

目前國內對於大豆油的需求異常高,這導致種植大豆的獲利很高,而且大豆還是豆腐,豆皮等各種豆製品的原材料,每天國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大豆。

最後是用人手工種植的土豆,紅薯,這些產物將被製作成粉條等產品。而且沒有經過加工的土豆,紅薯也是那些買不起玉米的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同時,在和周邊各印第安部落的交易中,土豆和紅薯也更受歡迎,因為它們比玉米便宜,同時又頂饑耐餓,是個部落最好的選擇。

在糧食種植完畢以後,工作的重心就轉移到了牧場的建設上,首先是他們要搭設牢固的牲口棚,好安排好自己的這些牲口,要知道附近可是有狼群出沒的。他們用粗重的圓木建成房屋,然後將牲口們安放其中,在門口處,有十幾條愛斯基摩狗和阿茲特克土狗守衛。

這個巨大的牲口棚裏麵除了安置的馬匹,牛,羊之外,還有火雞等其他動物。最後是牧場的圍護,他們用蓋房子剩下的樹枝,然後用釘子把它們釘在一起,成為了長長的護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