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一民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新地市的規劃還非常的高,但是在考察了這裏的資源後,卻發現似乎這裏隻能發展農業,漁業,最後就是在過去遍布國內的各種養殖業了。現在發展旅遊業卻有點不太現實,但是這裏美麗的風景讓浩一民根本不願意過度的砍伐,而且就北方共和國整體來說,全國現在對於林木的砍伐都已經開始進行有計劃的協調控製,禁絕亂砍亂伐,因為這是他們的國家,是他們的家。他們可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天天吹沙塵暴。
在這種情況下,浩一民派出了大量的隊伍,開始捕捉各種野生動物,棕熊,灰熊,白尾鹿,浣熊,水獺,狐狸等等具有優質的皮毛資源的野生動物,被大量的捕捉到新地市的野生動物馴養中心。
在這裏,首先被馴服圈養的就是白尾鹿,這種鹿在圈養成功以後,為了鼓勵圈養規模的擴大,北方共和國通過法律條例,禁止任何人隨意捕殺野生的白尾鹿。同時在新地市,各個印第安部落都被要求進行白尾鹿的圈養,在第一批白尾鹿的皮毛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以後,各印第安部落的圈養規模都不斷擴大。
隨後開始的是狐狸的養殖,在炎黃人中,有一個以前的昌黎人,他曾經在家中飼養過狐狸,貉子,麅子,獺兔等各種皮用動物,這次這個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的狐狸的養殖很快就通過。而且這個叫做李浪的昌黎人,還自己投資建設了一座巨大的養殖基地,僅僅是雇請的印第安人就高達數百人,每天為了提供這些動物們需要的飼料,他又不得不建設了一座巨大的火雞養殖場,為了養火雞,他開始大量地收購玉米,豆餅等飼料。
水獺的養殖是一個困難的實驗,馴化養殖中心模仿後世的養殖中心那樣,給這些動物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池塘,然後每天都給他們提供大量的食物,同時研究它們的發情期和交配情況,小水獺則完全由人工飼養長大。
灰熊和棕熊的飼養就要困難不少,他們準備了堅固的鐵籠子以及高高的圍牆,將這些大家夥按照動物園的方式進行飼養,但是他們的飼養規模可就是動物園的數百倍了。
在每一種動物飼養成功以後,這種動物的野生捕殺就被列入禁止或控製名單,再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捕殺。而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養殖規模的擴大。要知道這個時候,可不是後世那種野生動物資源極度匱乏的時候,所以出去捕獵的成本要遠遠低於養殖業的。但是為了長期發展以及將皮毛貿易能夠進行可控,內閣通過了這項決議,這讓北方共和國的各種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可以提供的皮毛也更加的標準和規矩。因為北方共和國製定了皮毛等級劃分,以及各種詳細的規定。
因為養殖業和農業在內閣的控製下的強行推進,以前的遊獵印第安部落都開始轉變生活,生活在平原上的印第安部落開始進行農業耕作,牧場建設,而在西海岸附近,更多的印第安部落生活在山中,他們就開始改為養殖業,同時,有不少的印第安部落在看到養殖業可以掙到大錢以後,經過向國家特種飼養中心申請,得到批複後,自己開始進行其他的野生動物的飼養。
在這些龐大的印第安部落養殖業的支撐下,北方共和國每年的皮毛產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開始大規模擴大,甚至有一種膨脹的趨勢。
隨著養殖業出現的,除了皮毛加工業之外,它上遊的飼料生產行業,也開始蓬勃發展,數個飼料公司先後建立,除了這些之外,就是屠宰行業盛行,大量的動物蛋白被提供到市場之上,國內的各種肉製品大量降價。在大量生肉被提供的情況下,生肉加工業開始蓬勃發展,火腿,熏肉,灌腸,醃肉甚至於北方人還製作出了肉罐頭,他們用鐵皮或者是陶製的瓶子,將做熟的肉放在其中,然後經過蒸壓殺菌後,迅速的密封保存,這使得這些肉製品可以被長期的保存。養殖業也讓北方共和國的肉製品加工業先糧食加工也一步發展了起來。
鹿茸,熊掌,熊膽等各種以前隻能想象的美味開始大量出現。而隨著與大明王朝的交易展開,這些製品迅速的進入了大明市場,成為了北方共和國的主要盈利渠道,因為這些都是高價物品。
如今的新地市,在北方共和國內享有皮毛中心的美譽,對此浩一民很得意。因為每年新地市的養殖業創造的稅收已經達到了十幾萬金幣,並不比抱著個黃金河穀的定東市少多少,而且現在的新地市養殖業規模還明顯不夠,深加工也不足,等到再過幾年,每年養殖業創造的價值絕對不低於上百萬金幣,而且浩一民還有一個野心,他準備從世界各地購買當地特有物種進行規模化飼養,然後在進行動物製品的銷售,同時建造北方共和國的第一座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