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官 第四十章 作死(1 / 2)

將礦泉水瓶蓋好扔給穆陳風,譚綸就掃視著這石灘地上的鵝卵石。能看出在一段時間前,水位要比現在高得多,不像現在那水最深的地方怕也不超過1米。石灘對麵則是密密麻麻的毛竹林,聽說青苗鄉要建個竹藝廠,打的就是這方圓數千畝的竹林的主意。

青苗鄉歸紅河市管,上頭還有六腳縣,在整個紅河市16個縣裏算是極端貧困的地方。GDP不超過8000萬,但附近的村落倒不說上窮,小水電工程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還是能看得到的。

就算是交通廳的工程,也得照顧當地村民的感受,每年給村裏就有50多萬的管理費,保安等一般性的工作,更是優先招聘村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附近幾個自然村,倒是先富裕起來的了。青灘這一帶有10多個自然村,1個行政村,都歸青灘村管。

青灘村委會在這裏就是說一不二的土霸王,連劉鑄濤來這裏,都得給村裏幾分麵子。而且別看苗人看似好相處,真要怒起來,那比別的少數民族都不差。

“在修小水電前這裏的水質有沒有變化?”譚綸問。

劉鑄濤苦笑道:“水質肯定會有些變化的,就是生態環境都會有變化,但是在這青灘修水電站的並不是交通廳一家,下頭上頭還有水電廳修的4家水電站,再往上一些,還有當地青苗鄉政府修的兩個水電站。”

說來整個這風淩江段都有著密密麻麻的水電站,利用合適的地點,攔水建壩,雖不如挖礦那樣暴利,在極缺電力的2001~2005年,卻同樣屬於一本萬利的行當。

到2006年國家上馬的一些電力工程投產,和電煤大量投入市場後,電力缺口也漸漸的不那麼嚴重了,到2008年全國金融危機來臨,各類發電廠竟然還出現了電力過剩的現象。

要踩準經濟發展的脈絡做好提前量準備,那不是簡單的事。

就算譚綸能影響國策製定,各省各地都有它的小九九,也有他們各自的看法,也無法能做到萬無一失。

“如此說來,做小水電竟然成了各級部門發家致富的手段了?”譚綸轉身說。

劉鑄濤苦著臉,毛玲花就大著膽子說:“水電廳才是膽子最大的,50多個小水電工程,光是分紅,一個處級幹部一年都能分20多萬,這還不說廳級的了……”

譚綸說:“羨慕?去年國家就提出不能私設小金庫,這在幹部監督條例裏也有明確規定。你們就明擺了要跟上麵的政策對著幹?”

劉鑄濤沒說話,毛玲花喃喃道:“光靠工資可吃不飽飯。”

她說的到也是事實,公務員的工資是在2002年開始逐步開始增加的,2003年加了兩次,可跟那些私企裏的人來說,還是少得多了。而要再往前說,在90年代國企大規模下崗的時候,那以後被人羨慕不已的國企工作,卻是被人棄之如履的。

風水輪流轉而已,10年河東10年河西,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更是,公務員的工資跟在私企工作的人比起來可是少得可憐。

98年的稅製改革剛完的那兩年,國稅地稅分家,大部分的稅收都被拿到中央,地方的財政更是捉襟見肘。隨著房地產業的騰飛,才讓地方政府看到了解脫收入困境,找到增加財政收入的辦法。

推高地價對地方政府來說有些飲鴆止渴的意思,卻也是不得不做的事。畢竟需要拿賣地的錢來進行城市發展,可怎樣用這些錢,卻是各地一把手的智慧的問題。

特別是中西部城市,對於地價的依賴比工業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要嚴重得多,這也就造成了高地價高房價的現狀。

譚綸由單純的小水電工程想到這些,也不禁唏噓,在石灘邊上緩慢步行。

劉鑄濤和毛玲花小心地跟在後頭,這拿小金庫的事來說,幹部監督局可隨時都能讓他們好瞧。李中磊被拘後,查出交通廳的常務副廳長也涉案,就暫時由劉鑄濤代交通廳長。

毛玲花也被提為辦公處主任,才跟著來這裏。

“青苗鄉要建竹藝廠的事確定了下來?”雖不想插手地方事務,可看著這數千畝野生的毛竹林就要變成一雙雙方便筷,都覺得不大舒服。

像筷子這種東西完全可以用速生林來做,加入適當的化學藥劑,就能讓彈性等各項係數達到國際標準,實在沒必要把野生竹林給砍掉。

那樣的話,想要恢複如初,可是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夫的。

“聽說是那樣,做筷子是一項,更多的是想要做竹籃,竹椅等附加值更大些的竹製工藝品。”劉鑄濤光為青灘水電站的事就來過青苗鄉不止一次,對鄉裏的一些決議還是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