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獻策二(1 / 2)

“顏先生、莫先生是我最敬重的長者,其他人是我能交托生死的兄弟,宋先生有什麼話盡可直說,本官洗耳恭聽!”

楊剛說得認真,態度很誠懇,留在政事堂上的幾位文武心中感激,目光卻都落在宋康年身上,大事當前,自然是正事要緊!

眾多目光齊聚一身,宋康年不見一絲慌亂,微微一笑,緩緩開口。

“請總督大人親自出使江南,隻怕許多人都以為宋某荒唐,所言不羈之至,也是,常人看來,總督大人身負重任,我勝捷軍十萬虎賁、秦地萬千百姓前途皆係大人一身,多少大事仰仗大人裁決,怎可自賤身份,去做什麼使節?”

“更者,在座幾位大人隻怕回想,總督大人要去了金陵,勝捷軍權柄又交予誰人,此去江南少則三兩月,多則一半年,期間秦地若有什麼變故,隻怕悔之晚矣,是也不是?”

“以總督大人如今身份地位,覲見新君,所得不過虛名,卻需千裏跋涉,甘冒艱險,成則於我勝捷軍無益,稍有閃失,大好基業,一番心血,隻怕便要付諸東流了!”

宋康年沒有直接講述楊剛是最佳使節的原因,反倒自相矛盾地直指缺陷,這一來反倒讓所有人生出好奇,進而深思起來。

世上哪有人自己拆自己台腳的?沒有這個道理啊!宋康年如此說,唔,必有深意!必有深意!

果不其然,宋康年洋洋灑灑一番話自爆其短,待到最後,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禍福相依,世上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總督大人若是肯親自出使金陵,覲見新君,隻要運作得宜,其中好處麼,嘿嘿,也無窮的很!”

哎?有好處麼?真的有好處麼?唔,我想了這麼久了,怎麼就看不出有什麼好處?

楊剛很是疑惑,盯住宋康年,一心要聽聽好處是什麼,可是宋康年卻沒有如楊剛所願,講那無窮的好處,反而又說出一番讓所有人色變的話來。

“大人,宋某初入勝捷軍,未有寸功,便受大人重用,實在心中有愧,為報大人知遇之恩,宋某苦思冥想一策,送於大人,隻要大人敢冒些凶險,出使金陵,依策行事,不敢說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叫天下人刮目相看是一定的!”

“循規蹈矩出使金陵肯定沒有卑職所說奇效,須得另出奇兵。此番出使,第一要大張旗鼓,讓天下人都知道總督大人千裏迢迢覲見新君,使天下人都知道秦地尚有忠於大明的王師,尚有忠於大明社稷的勇將!”

“第二,大人要大肆宣揚我勝捷軍軍威戰績,前有奇兵突出,打敗闖賊,使秦地自流賊手中光複,後有風陵渡血戰,使滿清韃子止步山西,如此種種,求取朝廷褒獎!”

“第三,則是之前大人提到過的,向今上索求援應,秦地地貧人稀,物力維艱,我勝捷軍缺兵少將,糧餉不足,朝廷若是不速速給予援手,甘陝兩地旦夕難保!”

說到這裏,宋康年略略一停,視線掃過眾人,目光閃爍,眾人微微一怔,隨即齊齊一笑,卻是心照不宣,達成了默契。

“以上三條隻要做到,便足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佩、讚歎,足以讓朝廷給予諸位大人應得褒獎,不過,單此卻還不值得讓總督大人千裏迢迢親自出使金陵,唯有做到最後一條,嘿嘿嘿”

宋康年輕輕一笑,笑得楊剛心裏癢癢,按捺不住,楊剛追問了一句。

“宋先生,不知最後一條是什麼?若是照做,於我,於我勝捷軍又有什麼好處?”

“好處麼,便是讓天下人知道總督大人有勇有謀,赤膽忠心,乃是如孫傳庭孫公一般的能臣良將,若是將來有變,朝廷不足以忠勇之輩還有可報效國家的去處,我漢家百姓還有可依仗投奔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