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考較二(2 / 2)

想到便做,這一點宋康年隱隱和楊剛默契一致的很,瞧一眼不知在想些什麼的楊剛,宋康年深施一禮,而後開口。

“宋某受大人器重,委以重任,所謂居其位謀其政,自當盡心為大人謀劃,如今便有一事,宋某以為該當讓大人知道。”

“哦?什麼事?說來聽聽。”楊剛眨眨眼睛,自沉默中清醒過來。

“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福王朱由崧監國金陵,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此事大人可知道麼?”

弘光小朝廷是五月份建立的麼?唔,我隻知道南明出了一大串末代皇帝,還真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楊剛想著,給出回答。

“這個………不知道。”

“那麼,大人可知道,弘光帝聽信馬士英、史可法等人之言,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左懋第為正使,陳洪範、馬紹愉為副使,赴北京與滿清議和之事麼?”

呃,好像有印象哎,記得網絡曾經有一篇帖子,就此論斷史可法是個笨蛋、蠢材來著!?楊剛努力回憶著,同時搖了搖頭。

“那麼想必大人更加不知道弘光皇帝與韃子議和的條件了罷!”

“這還請宋先生講來聽聽!”

楊剛坐直身子,好奇心被挑逗起來,宋康年見此詭異一笑,緩緩開口。

“弘光帝稱韃子皇帝順治為清國可汗,與大明等同,提出四件事,其一,安葬崇禎帝後,其二,以山海關為界,關外土地割予韃子,其三,每年十萬歲幣予清國,另犒金千兩、銀十萬兩、絲緞萬匹、犒銀三萬兩,其四,建國任便,大明與清國從此通好!”

啊!?楊剛一愣,隨即大怒,割地賠銀,喪權辱國,這一幕何其熟悉,往前數百年的南宋,往後數百年的清末,這等條約直如家常便飯一般!

忍不住就握緊了拳頭,楊剛幾乎就要大罵出聲,可是宋康年還沒說完,仿佛沒看見楊剛神情一般,隻是自顧自繼續往下說。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帝雖然見事不明,好斷無謀,可卻不失氣節,隻可惜後繼皇帝不能承其風骨,向一幹蠻夷乞和…………韃子勢大,不得不與之虛與委蛇也就罷了,大人可知道,弘光帝提出與韃子聯手,要共剿李自成,為崇禎帝報仇麼?”

“李闖叛逆,寇犯北京,致使天子蒙塵,山陵崩壞,其罪莫大,與宋某麼,恩怨也是一言難述………如今天下大勢迷茫撲朔,滿清韃子肆虐中原,嘿嘿,大人,您以為此時弘光帝該當以剿滅李闖為重麼?為了剿滅李闖,該否不惜與韃子議和聯手麼?”

宋康年一氣說完,瞳孔一凝,定定落在楊剛麵上,屏息靜氣等待回答。

該不該以剿滅李闖為重?廢話,當然不該了!先不說民族大義,唇亡齒寒的道理弘光帝不懂麼?馬士英、史可法不懂麼?哼,得隴望蜀,滿清韃子滅了李自成,南明還能偏暗江南麼?真真一幫蠢材!

想也不想,楊剛立刻重重搖頭,同時語氣堅定地給出否定答案,宋康年聽了眼神一亮,又追問了一句。

“大人,弘光帝可是如今的大明正朔,君有命,您為臣屬的又能如何?而且宋某以為,官賊不兩立,李闖若是不滅,站穩腳跟東山再起,日後隻怕與我三秦,與我大明大大不利罷!”

問出這個問題,宋康年的瞳孔隱隱射出兩道精光,前一個回答證明楊剛不乏遠見,而這後一個回答麼,則要證實楊剛心胸氣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