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臣的想法沒有什麼錯處,勝捷軍也確實到了懸崖邊緣,隻不過葉臣漏算了一點,巴哈納所部千餘正藍旗兵馬到底能不能堅守風陵渡,截斷明軍後路。
倒不是說葉臣想不到勝捷軍一定會拚命奪回風陵渡,事實上葉臣一早就料到楊剛的反應,隻是,滿清自入關來連戰連勝,實在是太順利了,大明各地官員、軍隊紛紛投降,滿清韃子幾乎沒有遇到敵手,而清軍與明軍交鋒數十年,從來都居於上風,少有吃虧不敵的時候,清軍上下漸漸驕橫起來,即便如葉臣這般能征慣戰的宿將,也不知不覺有了幾分自大之心。
葉臣覺得,正藍旗一千多兵馬,若是隻守不攻,憑借崎嶇狹窄的地形,足以擋住十倍以上的敵軍,就算支撐不住,隻要稍稍後退,騷擾明軍不能順利補給糧草,也足以使明軍陷入死地,而葉臣萬萬沒有想到,巴哈納會因為林寧武勇營不顧傷亡的凶猛攻擊,起了自保之心,進而主動離開風陵渡!
所以當葉臣因為探查不到勝捷軍全貌,為敢死營和武信營一萬兵馬迷惑住時,風陵渡渡口,勝捷軍主力正絡繹不絕渡往南岸。
林寧的武勇營一早就開始渡河,等到天亮時分堪堪全部渡過河去,而後應由黃亮統帥,但暫由楊剛親自指揮的武德營也開始渡河,其餘兵馬則緊張地在風陵渡口建立工事,隨時準備大戰一場。
到了此時,勝捷軍上下都知道了自家統帥的算盤,所有士卒都知道軍中糧草已斷,都意識到早早過河才能安全無虞,不過雖然如此,勝捷軍軍心士氣並未下跌多少,因為北方有武信營萬餘袍澤正與韃子死戰,而勝捷軍統帥,甘陝總督楊剛也親帥精銳,為大軍斷後!
斷糧有什麼了不起,隻要過得河去,害怕沒得吃食麼?餓上一頓半頓打什麼緊!嘿,總督大人不也餓著肚子麼,總督大人如此金貴,尚且為俺們屏蔽斷後,俺們一條爛命,又什麼苦頭沒吃過隻是,不知道武信營的弟兄們能不能撤回來!?
勝捷軍上下異常平靜,沒有人因為餓肚子心生抱怨,反而因為總督楊剛與士卒同甘共苦,因為成千上萬袍澤為自己斷後,軍心更加凝固堅定,而士卒們唯一感到不滿的,是用於載運大軍渡河的船隻忒少了些,統共不過三五十條大小船隻!
幾天前巴哈納奇襲風陵渡,恰逢大批船隻剛剛停靠風陵渡,一把火之下焚毀無數,眼下雖然潼關黃亮緊急征調船隻,可一時半會哪裏來得及,靠得還是僥幸留存的幾十條船,加到一起一次最多不過能運八九百人,連一千也不到。
黃河天險,寬闊之極,風陵渡距對岸已是最近的所在了,可南北兩岸依舊在千米以上,士卒上船下船,一個來回花費時間可不老少,先前武勇營夜間渡河,至黎明時全部抵達南岸,可說已經十分之快了,至於楊剛先前設想的一天一夜勝捷軍大部回返潼關,根本就是做夢!
已經清楚風陵渡情況的楊剛對此很是無奈,隻能一邊要求船隻盡量加快速度,一邊命令黃亮從速搜集船隻,而留在風陵渡的兵馬則整軍備戰,以防萬一。
希望最不濟今天一半兵馬能過得河去,至於剩下一半,隻希望張路能多拖延些時間了
楊剛遙望北方,似乎能聽到金戈鐵馬之聲,看到刀光劍影的戰場廝殺,而武信營草草紮就得軍營中,無數士卒則望著南方,默默祈禱自己有幸活著回返潼關,回返故鄉,至於清軍大營,隨著幾個衣衫襤褸的韃子自山林間突然閃出,並直奔入清軍營寨中後,淒厲的號角便突然大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