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捷軍都是步兵,根本沒有攻擊清軍的能力,清軍掌握著戰場主動權,可是前車之鑒曆曆在目,勝捷軍軍陣嚴整,軍勢肅殺,韃子們又不傻,自然不會正麵硬衝,於是對峙局麵一直維持下去,兩軍都在等待時機變化。
如此過了三天,北方遙遙升起大股煙塵,清軍後援終於趕到了,與此同時,勝捷軍的後援相距不遠,勝捷軍與清軍再對峙一天,到了夜裏,人銜枚、馬摘鈴,卻是悄悄撤了。
勝捷軍此次出兵的目的隻是為了震懾清軍,可沒有真得大戰一場的意思,遠遠看到清軍後援趕到,多是滿清漢軍旗步卒,楊剛如何還能不知道到了閃人的時候了。
一夜之間後退二十裏,與後援彙合,勝捷軍兵馬增到三萬,所守營寨大了許多,而清軍尾隨而來,立刻察覺勝捷軍兵馬增多不少。
大軍行動,不管是清軍還是勝捷軍,一舉一動都難以遮掩,此後勝捷軍總是夜裏撤退,白天防守,而清軍夜裏隻派出少量偵騎,遙遙探查,大隊則在白天行軍。
如此情形,仿佛兩軍有什麼默契一般,很是詭異,不過楊剛也樂得不與清軍交戰,依靠險要地勢,勝捷軍雖然不怕清軍,可是真要大戰起來,也勢必要付出代價,如今清軍隻追不攻,說明滿清統兵大將已經心中認可勝捷軍軍威,楊剛此番出兵目的已經達到,又何必非要開戰廝殺一番!?
再有一天便能回到潼關了,到時依城據守,韃子還能奈我何?就算是有紅夷大炮什麼的,哼哼,潼關可不是孤城太原,大不了多付點修理費,且看韃子有多少火藥、炮彈可用!
火器威力巨大,可是每一槍每一炮都要燒錢的,後世一些論壇灌水說什麼明朝火槍一把隻要七錢銀子,火藥按斤論價,灌水的大俠們算賬算的很清楚明白,可是他們忘記了,火槍、火炮這種技術兵器很嬌貴的,就算不使用都會損壞,至於使用成本,嘿嘿,不知參加軍訓的童鞋拿著現代步槍,有多少人能一槍打中五十米靶的靶心?現代戰爭中,高品質的槍炮故障率又是多少?
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大規模使用火器肯定是軍隊發展的方向,但是對於剛剛有了一點根基的勝捷軍,以及剛剛占據中原的滿清韃子來說,大規模裝備火器絕對不現實。
隱約記得紅夷大炮好像一千兩銀子一門的楊剛不覺得火炮這種東東很貴,事實上在楊剛對未來的規劃中,火槍火炮一定要造,大量的造,可了勁的造,但這都是後話,眼下的楊剛對火器的需求還沒有那麼急迫,因為滿清即使擁有了紅夷大炮,也不可能炸平潼關,而隻要勝捷軍軍心穩定,士氣不失,依仗潼關的廢墟殘骸也能將清軍擋在潼關之外。
還是那句老話,武器與兵員數量、軍隊素質差距不大的情況下,軍心士氣就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不覺得勝捷軍落後於時代的楊剛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守住潼關,打退滿清韃子。
隻是,雖然信心十足,可是楊剛心頭卻隱隱約約有一層陰影,連日來兩軍之間太過平靜了,平靜的讓楊剛有些狐疑,總覺得有種說不出詭異,但是細細想去,卻又找不到疑惑的理由。
也許是我想多了罷?如今武毅營、武勇營等五營兵馬彙齊,足足五萬大軍,韃子哪裏有可乘之機!
楊剛這麼想著,安心不少,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太陽從東到西,眼看一天又要過去了,楊剛步出營帳,準備最後一天的撤軍事宜,就在這時,兩個人突然匆匆出現在楊剛視線中,卻是斥候頭子陸明及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