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一度雖然不能解決實際的苦惱,但卻讓楊剛振作了許多,晨光照耀下,往往兩個猶在沉睡的女孩兒,楊剛輕輕下床,雖然腰酸背痛,腳步有點飄,可是一夜征伐後的年輕男性卻滿是自信與豪情。
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上哪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夜十次這等壯舉都不在話下了,滿清韃子有火器在手又算得什麼?
楊剛仿佛打足了氣的玩偶,幹勁十足地開始處理公事,也許是一夜滿足了兩個心愛女孩的壯舉確實能提升智慧,又或許清晨時分本就是一個人最思維敏捷的時刻,楊剛腦中靈光連閃,卻是一連想出了幾條應對之策。
一個人細想半日,推敲數番,楊剛命人去喚手下文武官員,覺得自己的應對之策並無不妥,不過還是和一幹部下再多商議商議的好。
一時間潼關縣衙有濟濟一堂,勝捷軍高層文武齊聚,瞧瞧顏越、林寧等人,楊剛也不矯情,直接將自己想到的應對之策說了出來。
“韃子有火器不怕,怕的是我們未戰先怯,我軍如今兵強馬壯,上下一心,黃河天險,潼關堅固,地利、人和都在我們一邊,假以時日,天時也將助我破敵,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好猶豫畏懼!”
“韃子所仗者,不過紅夷大炮罷了,若隻憑仗兵馬,韃子絕無法攻破潼關,而有了紅夷大炮,韃子難道就能逾越天險了麼!”
“北有河、渭,南靠秦嶺,若兵事不利,大不了我軍退過河來,據河而守,我就不信了,韃子還能把紅夷大炮從風陵渡飛運過來!”
楊剛言語激昂,信心滿滿,和昨日大相徑庭,不過勝捷軍文武官員都沒覺得奇怪,因為仔細回想,楊剛所說一點也不錯。
潼關所處地勢實在是太利於防守一方了,千百年來,東來之敵都隻能來自兩個方向,一個是從河南洛陽出發,翻山越嶺,沿黃河邊的崎嶇山道進軍,跋涉千裏寇秦,一個是自北而下,從太原至潼關,同樣跋涉千裏,在風陵渡水勢平緩之處渡河寇秦,舍此之外再無它途。
無論是從東來還是北來,潼關都繞不過去,其中東路雖然不用渡河,可數千斤的紅夷大炮卻需翻山越嶺,沿羊腸小道運送,其中艱險幾難想象!從北而來,雖然道路要好走許多,可是黃河卻成了天然屏障。
曆史上李自成兵敗退回陝西,在潼關與滿清再戰,韃子便是憑借紅夷大炮攻克潼關,進而再度大敗李自成的,可是須知道,其時的闖軍早已不複數月前的氣勢,精銳在一片石幾乎損失殆盡,而李自成還連連斬殺軍中大將,搞得闖軍雖有潼關在手,卻是人心惶惶,士氣低落,根本不堪一戰,這就和李自成當初攻破潼關一模一樣,當年潼關駐守的明軍若不是對前途失去了希望,即便隻有幾千兵,又豈是李自成旦夕能下的!?
和曆史上先後丟失潼關的明軍與闖軍相比,勝捷軍正是士氣高昂之時,就算保不住風陵渡,可退過河一樣不懼韃子騎兵,至於滿清的漢軍旗兵馬,勝捷軍可絲毫不懼!
而這還是最糟糕的情況,在楊剛設想之中,根本就不會放任滿清韃子輕易進抵到風陵渡,自北而下的道路條件雖然比東路好得多,可一路同樣多山伴水,好好利用起來,任何軍隊都要頭痛萬分!
“我今有方略三條,其一,潼關十二連城,半數在河北,自今日起,城牆一律加厚,不論所需民夫多少,日夜趕工,哼,我就不信了,紅夷大炮再厲害,還能把潼關城全轟塌了不成!”
“其二,韃子有了火器,我勝捷軍便沒有麼?我已向布政使司發了八百裏急報,西安府的所有火器一律加緊運來潼關,而布政使武長清也緊急招募工匠,趕造大炮,唔,當初中原淪喪,逃入三秦避難的軍戶、匠戶可是不少,隻消假以時日,我軍絕不卻火器使用,就算是眼下,除卻紅夷大炮,虎蹲炮、鳥銃一類的東東我軍可也不少,絕對能給韃子一個大大的厲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