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招兵買馬一(1 / 2)

以二千出頭的兵馬兵出商南,襲取潼關,攻略關中,楊剛最大的依仗是什麼?肯定不是武毅營精銳強悍,能夠以一當百,李自成率闖軍主力離開陝西也不是最主要的依仗,最大的依仗是,三秦人心可用,大明二百多年社稷,朝廷正統深入人心!

不要小看正統、叛逆的區別,前者師出有名,開衙建府,招兵買馬、征納稅賦,百姓都會覺得天經地義,但要是流賊行同等事,就算百姓嘴上不說,心裏也會驚恐抗拒。

支持朝廷,做一個良民,還是甘心從賊,讓祖宗蒙羞,對於絕大多數人實在是大大的不同!

事實上,如果不是天災連連,饑荒導致百姓活不下去,就算是現如今的大順皇帝李自成,當初也絕對不肯輕易從事流賊這份前途渺茫的職業!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隻要楊剛能穩守三秦門戶,風調雨順的關中百姓都沒有理由不支持正統的朝廷兵馬,李自成破潼關入秦,前後總共也不過四個來月,期間屠城幹過,勒索鄉裏幹過,破壞社會秩序的事更是拿手強項,和朝廷兵馬相比,流賊這頂帽子輕易都無法從百姓心中抹去!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騙咱不納糧………這樣的民謠傳唱中原,傳唱之人唱得順溜,唱得樂嗬,可是心裏真的相信麼?

老百姓不納糧,大順軍隊吃什麼喝什麼?大順的官兒穿什麼用什麼?大順的皇帝又如何彰顯至高無上的權勢?

世上人沒有傻子,隻是願不願意做傻子,願意不願意相信謊言而已。

對於老百姓而言,交納賦稅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因為那是社會秩序維持運轉的充要條件,重要的是交納賦稅後老百姓要得到平安,要得到公平正義,要讓一家老小溫飽有保障,而一個不停打破舊有秩序,卻建立不了新秩序的政權是無法給予的。

楊剛進了西安,並沒有提出比闖軍流散民謠更優惠的政策,僅僅是恢複明朝舊政,以大明律為基礎,宣布廢黜所有苛捐雜稅,但僅僅這一條,就足以安定民心,獲取關中百姓支持了。

平民百姓的要求並不高,求得不過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士紳豪門要求多了些,當對比闖軍所行,好不容易盼得王師到來的豪門顯貴們肯定不希望在看到闖軍兵馬,進而也就必須給予楊剛和武毅營盡可能大的支持!

有時候事情便是如此簡單,簡單到楊剛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如此輕易就安定了人心,掌控了關中,就像不敢相信十日不到,武毅營兵馬翻了五倍的事實上一樣!

“細論起來,倒也不算什麼,孫督師當日率十萬秦人子弟出關平賊,可沒有都葬送在李闖手中,李自成入潼關,我大明官軍也不是都如王根子那般無恥降賊,如今將軍率王師平定三秦,忠於大明之士頃刻聚集三五千人馬,嗬嗬,也算不得什麼異事。”

西安都指揮使司,顏越一邊指揮手下查點軍籍文書,一邊對楊剛說到,而在西安城裏,不算新兵營,突然膨脹了數倍,兵力達到六千的武毅營正緊張地整編軍伍,訓練士卒。

必須要說,雖然大明已經百屙纏身,病入膏肓,可是還是有無數人願意為這個腐朽的王朝盡忠效力,其中不乏軍伍中人,也不乏士子儒生。

楊剛以陝西總兵的身份出兵征伐關中,原本是顏越獻上的計謀,為的是虛張聲勢,並為以後安定三秦確立權威,可從一開始楊剛就沒把總兵什麼的當真,自封武毅營守備楊剛都覺得很沒有底氣,覺得名不正言不順,把自己的官銜再誇大數倍,就更加心虛了。

可是讓楊剛沒有想到的是,一路征伐,所到之處每一個人提出質疑,即便是進了西安,在高官顯赫眾多的西安城裏,楊剛依然沒有遇到一個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