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戰後清點(2 / 2)

當兵為的什麼,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命題,要說純是為了錢,那是放屁,光‘生命無價’這四個字就足以反駁了,而要說純是為了理想、為了國家,也肯定太過天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曆朝曆代自有一套完整的撫恤製度,細論起來,原則和後世幾乎沒什麼區別,後實說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提是否做到了,這話確確實實是沒錯的。

以大明來說,上陣殺敵有軍功賞賜,要是馬革裹屍了,別擔心,死了你一個,幸福全家人。

首先,戰死者的位子肯定由其嫡子孫繼承,不要擔心流落街頭變成盲流;其次,英烈的父母妻兒政府會照顧,給米給錢,保證養老送終,子孫成年;再其次,烈士家屬幹嘛都要照顧照顧,統一起來,用大明的官方語言說,就是優給、優養。

這樣的製度最終有沒有完善執行不說,但其出發點肯定解決了士兵們最大的心理負擔,而像楊剛所說給銀子了事,則絕對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當然,楊剛不可能不明白光拿錢說事的弊端,隻是事發突然,來不及想出完善方案罷了,畢竟,楊剛並不是大腦裏裝著銀河計算機和人類所有文明成果,隨時隨地都能給出最優答案的變態。

不過這樣的結果倒是很符合一個武夫形象的,所以楊剛說不出什麼高論並沒有讓顏越吃驚,隻是用目光鄙視了一下,顏越遞上一份早準備好的薄薄紙張。

薄紙上是一份幾乎照抄大明撫恤政策的文檔,當然,其中肯定有所增減,比如沒有子襲父職這種不適宜營兵的規定,至於傷亡撫恤,則是錢糧均有,什麼優給父母妻兒,按口按月放糧幾鬥、錢幾串,充分照顧到了將士家屬今後的生活問題。

必須說,顏越借鑒大明現成製度臨時草擬出來的東西,比楊剛隨口一句話要高明幾百倍,楊剛細看了一遍,立刻同意照此辦理。

這老家夥,明明有好法子,卻偏要我先出個醜,哼,真真老混賬一個!

冷哼一聲,楊剛其實心裏並不惱火,顏越雖然態度不好,可是卻是在為楊剛賣力辦事,並且卓有成效,這樣的下屬偶爾發發脾氣,做上司的自然要有所擔當才對,更何況顏越板臉的原因還是為了楊剛安危!

說完了傷殘撫恤,顏越一秒也不耽誤,立刻又說到了一萬多百姓的安置,而這一次,顏越給楊剛出了個大難題。

“一萬三千百姓,回鄉安置,至少一人要給一石半糧,方能勉強撐到芒夏,這還不算種糧………可是我軍糧草刨去自給、撫恤所用,怕隻能拿出三千石,這餘數…………”

顏越皺起眉頭,第一次沒了冰冷臉色,可是顏越的改變卻沒讓楊剛高興一點,反倒跟著一起苦惱起來。

楊剛在商南和當地士紳幹了一仗,搞了一些糧草,可是隨著一場接一場的戰事,糧草消耗如飛一般,再加上武毅營招兵買馬,早就入不敷出,如今全是靠一路上的各地士紳‘捐助’,才能維持。

天殺的闖賊!你拉壯丁就拉壯丁唄,燒人家房子幹嘛!燒房子也就算了,還把老百姓糧食全禍害了!真真他娘的!

明明知道斷絕百姓所有活路,迫使其不得不死心塌地入夥,是流賊的一貫手段,可是楊剛還是腦門青筋直跳,氣得直想跳腳大罵,明明是別人造的孽,可自己卻要去擦屁股堵漏洞,這感覺真真憋悶上火!

正煩惱著,一個親兵突然跑來,說是有一個自稱楊剛大哥的人來訪。

大哥?誰?林寧嗎?呃,這會子林寧、張路還在南邊收糧呢,怎麼可能是他們!唔,糧啊糧,林寧他們要是這會子運幾萬石糧回來…………

楊剛悶悶不樂,揮揮手,示意親兵把人帶來,一點也不在意自稱自己大哥的人到底是誰,現在楊剛腦子裏就一個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