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裏伏牛山,六百明軍足足走了十五天才走出來,平均一天要走六十裏,這樣的速度,即使是在平原,也絕對算的上是高速了。
不過武毅營的大頭兵們倒沒覺得什麼,郟縣大敗時,丘八們被闖軍追殺,一日一夜逃了四百裏,隻要想想逃亡時的慘況,丘八們就覺得眼下簡直如閑庭信步一樣。
當然,一支軍隊,即使是一支先遭遇了大敗,後遭遇慘勝的軍隊,行軍時也絕不會讓人舉得像在郊遊踏春。
出了伏牛山,六百明軍便按行伍排列起來,一隊隊扛槍持刀,浩蕩而行,遠遠看去,倒也威嚴整肅的緊。
不過身在其中、排行成列的士卒們到沒自覺得什麼,離家日久,大頭兵們隻是一心想要返回陝西,並且秦地的東南本戶商南遙遙在望,大頭兵們腳下更是快了幾分。
眼看著就要歸返故鄉,明軍中的氣氛漸漸輕鬆起來,一邊行軍,丘八們一邊想著能否歸家看看親人,雖說軍法森嚴,普通士卒不太可能有回家探親的機會,但想一想也讓大頭兵們心滿意足的很。
不過,行軍之中,嚴禁喧嘩,所以雖然思鄉情切,大頭兵們卻沒人交頭接耳,互訴對返鄉的熱切,隻是望著三秦所在的方向,腳下可著勁的急行。
行軍日複一日,枯燥乏味,按理說長途行軍之後,明軍士氣便會受到影響,不過歸途中的武毅營士卒此次卻不像以往那般漸漸心浮氣躁,相反,丘八們一邊行軍,一邊齊齊看向同一個方向,看向一哨袍澤,滿臉滿眼都是驚訝好奇。
那哨官楊剛又再搞什麼名堂?行軍需排行成列,軍伍嚴整不錯,可是也沒有必要嚴整到那個地步吧!?
瞧著百十號丘八五人一排,按照鼓點同進同退,連先邁哪隻腳都一模一樣,如此情形,看在大頭兵們眼裏就分為詫異了。
守備劉英、把總彭虎也同樣驚訝,不知道楊剛在做什麼,守備大人把楊剛喚來一問,卻是泰然失笑。
如此行軍,隻是為了好看?楊剛這廝莫不是傻了麼?好臉麵到如此地步!?
罷了罷了,由他折騰好了,也不是什麼大事,唔,反倒是件好事,折騰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被丘八們看得如諸葛臥龍一般的楊剛,嘿嘿,也不過如此嘛!
劉英心裏不以為然,彭虎、王寶等不少官佐在心中嘲笑,不過楊剛渾然不在意別人的想法、看法,隻是自顧自地站在部下前列發號施令。
“左右左,左右左,抬起頭來,不要看腳下!”
出得伏牛山,道路寬闊了許多,足夠十人並列前行,但是楊剛卻要求部下五人一排,一伍伍按部就班行軍。
五名士卒一排,兩排就是一什,按楊剛的說法,行軍戰鬥,十名士卒分成兩排,彼此呼應,前後配合,而一伍士卒則要同心協力,同進同退,並肩戰鬥。
這樣的說法不算稀罕,大頭兵們雖然不識幾個字,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戰場之上,身邊、背後都有袍澤可托生死,進退都有兄弟幫持掩護,與軍心士氣自然大有好處,而戰場廝殺,陣列嚴整的一方勝算也會大增。
楊剛要求以什伍整隊行軍,大頭兵們都認可這個命令,古往今來軍隊行軍,隻要軍紀不算太壞,士卒不是太散漫,軍隊也大多如此行軍,可是,讓大多數大頭兵想不通,包括林寧、張路、盧大富三個隊官也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哨官大人連大家夥走路先邁那條腿也規定的那麼死呢!?
分不清左右不影響打仗吧?先邁左腿右腿又有什麼打緊!俺們就是一幫廝殺漢,又不是一群娘們,走路走那麼好看有屁的用處!
百十號大頭兵人人都是如此想法,可是在楊剛三令五申,甚至打了十幾個大頭兵的軍棍後,丘八們不得不努力分清左右,不得不遵照鼓點邁步行軍。
左右左,左右左,耳裏是單調的鼓聲,大頭兵們目不斜視,但是心裏卻十分羨慕被調離本哨,調到其他官佐麾下的幾十個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