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被坑了(1 / 2)

“不,我不會去賠禮道歉!是那家夥要搶我們的東西,又不是我要搶他,而且王寶還誣陷我!那個混蛋當時分明就是動了殺心!”

“不,絕不,不要再勸我了,我不會去的!”

“大哥,你也別去,大丈夫生於世上,當頂天立地,怎麼可以向小人屈膝,我們兄弟倆可不是懦夫!”

拽著想要獨自去找王寶賠禮求情的林寧,楊剛覺得很無奈,擁有來自後世的靈魂,讀過眾多諸如人生而平等,以直報怨,何以報直一類的名言警句,楊剛說什麼也不肯向一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膽小鬼、懦夫低頭。

隻是林寧卻固執地要去找王寶,說什麼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被林寧搞得無語的楊剛一拍腦門,心說我都已經得罪王寶了,再去賠罪有用麼?

就不明白了,我這結拜大哥明明殺過不少人啊,連韃子都砍過兩個,怎麼在王寶這事上就這麼蔫呢?

走了一天的山路,楊剛把現在自己所處的情況已經搞得七七八八了。

逃入伏牛山的明軍不過八九百人,俱是兵部尚書兼總督數省軍務的督師孫傳庭從陝西招募的官兵,郟縣之役大敗之後,這股明軍慌不擇路,一路逃入深山,僥幸逃脫了闖軍的追殺,而現在這支不過八九百人,卻有一個守備,三個把總,十幾個哨官、隊官的明軍最要緊的是逃回陝西。

明朝末期,除去孫承宗的關寧鐵騎,盧象升的天雄軍,大明王朝能打的軍隊就屬孫傳庭招募統帥的秦軍,而現在秦軍大敗而歸,喪師數萬,就算八九百明軍逃回陝西,進了潼關,也不可能再抵擋李自成的兵鋒了。

雖然不知道詳細的曆史進程,可楊剛還是知道幾個大的曆史事件的,比如潼關被闖軍攻破,孫傳庭戰死,沒幾個月後崇禎就上吊自殺,大明宣告完蛋,總而言之一句話,一心想要逃回陝西的這八九百明軍絕對沒有前途可言!

哼,就算回到陝西,也不過是自投羅網,要不是我現在摸不清方向,搞不清地理,早就撒丫子扯呼了,還在大山裏瞎轉悠什麼啊!

感慨著命運多蹇,楊剛漸漸不耐煩起來,覺得結拜大哥林寧實在有夠固執、迂腐,這時候的許多大明子民已經徹底喪失了信心,就算這支小小的明軍,內部也潛藏著無數暗流,除了掙紮求生,所有人都在尋找出路,可是楊剛卻還在為得罪了一個隊官糾纏不清。

可是在這件事情上楊剛又不能指責林寧什麼,畢竟,在前任主人留下的記憶裏,林寧是能夠為楊剛擋刀的鐵杆兄弟,此刻要做的事也全然是為楊剛打算。

或許由他去算了?等碰了壁回來我再好好安慰安慰他,把我的計劃告訴林寧!?

楊剛皺著眉頭想著,手指微微一鬆,掙脫了的林寧立刻匆匆離去。

王寶那種人我見得多了,上輩子當個小小業務員時,這種貪婪無度又睚眥必報的小人到處都是,恨不能從蚊子腿上刮出油來,可要是被觸犯到一點點利益,都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楊剛自認見識過太多口蜜腹劍的陰險小人,上輩子遇到這種隻能占便宜不能吃虧,卻又偏生把握著關鍵位置、重要權利的貨色,楊剛隻能捏鼻子認倒黴,可是在崇禎十六年的深秋,十分清楚曆史走向的楊剛不想再向前生那樣委曲求全了,在楊剛看來,亂世中誰拳頭大誰就是道理。

默默前行,為了能夠在亂世中活下去,楊剛還要做很多很多,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身邊的人,掌握這個時代的一切資訊。

一個什長帶十個兵,不過楊剛很快就發現,連自己在內也不過四個丘八,缺編的六個並不是在剛剛經曆的敗仗裏死於非命,也不是逃之夭夭,做了逃兵,而是楊剛楊什長手下隻有三個兵!

我擦!論壇裏胡侃的時候就知道明末軍隊吃空餉吃的厲害,可是這也太離譜了吧?我是什長,林寧和一個叫張路的軍士是伍長,三個小官總共隻有——一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