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江水伴新年
卷首語
馬崇德,羊至善。
馬去羊來,周而複始,又一個新春悄然而至。
此時,如果在太空中俯視地球,我們就會發現有一線碧玉貫通中國南北,這就是被譽為全球最大調水工程的南水北調中線輸水路徑。
在神話傳說中,羊是同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一樣偉大的人物,舍身取義將五穀種籽帶給人間。
對於生活在中國北方幹涸大地上的4億多人口來說,這個羊年有著特別幸福的收獲、深切的感恩和久遠的期待:
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千千萬萬個水龍頭流出跋涉了1432公裏、來自遙遠南國漢江的漣漣清水。這是曆史在羊年奉獻給北方子民的一份巨大的新年禮物。
千裏旱魃為虐、荒漠空前蔓延。連黃河這個流淌著中華文明乳汁的母親之河,也已被汙染殆盡;特大城市數量激增;北方過渡的開采,使得幾千年儲藏的地下水幾近幹涸。中華民族的戰略發展受到扼頸製約!在這樣沉重的現實背景下,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源自湖北丹江口水庫沿京廣鐵路線調水北上,全程自流至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年均調水量達95億立方米,沿線20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市普受甘霖。
2014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線40多萬人移民搬遷,為這個工程作出了無私奉獻,我們要向他們表示敬意,希望他們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習近平在一個月之內兩次作出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指示,說明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這一民生工程、戰略工程。
與此同時,不久前的美國《紐約時報》也刊文《南水北調的困境》:中國,丹江口——中國北方正命懸一線!遠隔萬裏,他們對這個雄心勃勃的工程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質疑:“巨額成本、環境影響以及為了發達城市中的居民而犧牲相關省份低收入人口的利益……”
一項舉國之力的宏大工程不可能不引起世界的關注。
作為一個普通民眾,如何理性、客觀、科學地麵對這樣一個空前絕後的巨大水利工程?
如何在紛雜的社會輿論中看清工程背後鮮為人知的曆史、戰略、奉獻和憂患?
如何在享受工程惠及的同時,勿忘千千萬萬背井離鄉的移民同胞,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寶貴水資源?
帶著這些和每個國人都密切相關的命題,《中國周刊》2015年2月號追尋千裏江水的北上之路,全景揭秘南水北調中線上的絕世技術奇跡;客觀呈現巨大工程背後的生態憂患和沿線40多萬移民的奉獻背影;同時介紹國外大型調水工程的喜與痛,以為我們的借鑒……
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一期值得典藏的雜誌,若幹年後,仔細品讀,仍然會讓我們對工程、生命和自然有一份別樣的慨歎與珍惜。
飲水思源,感恩社會,珍惜自然,幸福綿長。
這是我們最真誠的期望,也是我們借一江春水在羊年對您的祝福!
楊劍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