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期朝核問題透露出的幾個新動向(1 / 1)

近期朝核問題透露出的幾個新動向

個性表達

作者:王木克

近期,伊朗核問題六方會談達成全麵協議。從外交案例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協議的達成成功實現了以明確的放棄核武器開發的承諾換取和平利用核能權利以及國際社會解除製裁的交換模式,這為朝核問題的未來談判和最終解決提供了借鑒。

不過,就朝核問題這一具體案例來說,上述模式也不具有完全的適用性。因為朝核問題和伊核問題所處的曆史背景、地緣格局迥異,兩國在核問題上的項目進度、核開發活動的法律地位、核政策及國家戰略重點等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朝方對伊核協議的消極反應也證明了上述判斷。伊核協議達成後,朝方先是沉默應對,後又通過外務省發表聲明、駐華大使池在龍和駐聯合國大使張日勳分別舉行記者會的形式,公開聲稱朝鮮是事實上的擁核國家,不準備就無核化問題進行談判。

從表麵上看,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已停滯多年,各方政策立場難以鬆動,朝鮮半島核問題久拖不決似已常態化。但隨著全球和地區力量的消長變化、各國內政外交目標的調整,朝核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

首先,朝鮮對首要威脅源的認識發生變化,韓國取代美國成為朝鮮最大的安全關切。

在過去幾十年裏,朝鮮一直公開表態,由於“美帝國主義”企圖侵略朝鮮,朝鮮才不得不加強核自衛能力。冷戰結束之後,東北亞各大國之間業已形成相互合作和製約的格局,實際上大大減少甚至消除了朝鮮遭受外來大國侵略的可能性。與之相比,局部的、鄰近的摩擦或對峙反而更具危險性。朝鮮對韓國的應對策略是采用菜單式選項,態度時冷時熱。近幾個月來,朝鮮連續拒絕出席多場韓國擔任東道主的國際賽事或會議,包括7月舉行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於9月舉行的第四屆首爾安全對話、即將於10月舉行的世界軍人運動會等。但8月初,朝方邀請韓國前總統金大中遺孀李姬鎬赴朝訪問,似又在釋放致力於推進民族和解和合作的信號。

其次,韓國的對朝政策追求利益最大化,對半島形勢事實上起到了一定的緩衝作用。韓國的半島基本戰略目標有二:一是維護本國堅實的安保基礎,二是實現朝鮮無核化。因此,韓國一方麵不斷提升對朝的遏製能力,另一方麵又不斷地對朝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均衡推進樸槿惠的半島“信任政治”進程。

在具體策略運籌上,一方麵,韓國拉緊韓美同盟,修訂《韓美原子能協定》,在政治、軍事、人權和金融領域加大對朝的打壓。另一方麵,韓國又堅持南北和解,與美國強硬的對朝政策拉開距離,在美加緊在朝鮮半島部署反導係統、日本自衛隊向半島派兵等關鍵性問題上,韓國選擇走平衡路線,避免對朝形成過度的刺激。

再次,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越來越成為影響朝核問題的關鍵因素。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成為世界上最穩定的地區,沒有出現明顯的衝突和對抗。其中,本地區大國關係相對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朝核問題上,中美兩國領導人已就通過和平手段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早日重啟六方會談達成重要共識。隨著下半年習近平主席訪美和美國進入大選周期,中美雙方在東北亞地區的互動將更加頻繁。但是,中美合作並不意味著中國和美國一起向朝鮮施壓。解決朝核問題必須平衡解決各方關切,在堅持無核化的同時,要維護半島的穩定,要通過協商談判來解決。

最後,未來幾個月地區形勢發展麵臨著諸多時間節點。8月15日,朝鮮半島將迎來光複70周年紀念日,10月10日是朝鮮勞動黨建黨7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方將在9月3日舉辦閱兵式。各方都在借外交運籌之力,彰顯國威、樹立形象。此中也蘊含了機遇,半島南北關係是否會借共慶光複之機轉圜,樸槿惠和金正恩會否來京相逢於9.3閱兵,很多謎團都有待揭開,也使外界對於相關國家間的和解與合作充滿了期待。

當然,挑戰也依舊。有日韓媒體報道,朝鮮正在進行新一輪核導試射,8月美韓軍演已經緊鑼密鼓地準備上場。美方堅持對朝鮮施以軍事威脅和壓力,朝鮮則不放棄“並進路線”,繼續擁核自保。雙方的做法實際上都是“隻留後門,不開前門”。因此,朝核問題的解決還需假以時日。

(成稿時間:201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