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1 / 2)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裏──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鬥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到懸崖底下……隻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麵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些烏雲,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狂風吼叫……雷聲轟響。一堆堆烏雲,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在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這些閃電的影子,活像一條條火蛇,在大海裏蜿蜒遊動,一晃就消失了。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資料:創作背景

《海燕》作於1901年3月。由於19世紀歐洲爆發的工業危機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國,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機年代裏,俄國倒閉了3000多家大小企業,被開除的工人達10萬多人。工業危機和失業痛苦並沒有能迫使工人運動停止,也沒有把它減弱,相反,工人開始從經濟罷工轉到政治罷工,轉到遊行示威,提出關於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專製”的政治口號,使得工人鬥爭更加帶有革命性質。工人革命鬥爭的發展,對農民運動發生了影響,學生的反政府運動也更為強烈。列寧在1901年12月寫的《示威遊行開始了》一文中這樣說:“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示威運動正由於種種原因而在下新城、在莫斯科、在哈科夫再次高漲起來。民憤到處都是增長,把這種憤懣彙合成為一道衝擊到處橫行霸道、肆虐逞凶的專製製度的洪流,愈來愈必要了。……當人民的憤懣和公開的鬥爭到處開始迸發火星的時候,首先和主要的是供給大量的新鮮空氣,使這些星星之火能夠燃燒成熊熊的烈火!”

正當俄國革命運動不斷高漲的時刻,高爾基在1901年2月19日從尼日尼—諾夫戈羅德(現名高爾基城)到了彼得堡,參加俄國作家協會為了紀念農奴解放40周年而舉行的特別會議,發表了抨擊沙皇政府的尖銳演說。接著3月4日他又參加了在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附近舉行的學生示威遊行,親自目睹了沙皇憲警對學生的血腥鎮壓。他還在一些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聯名寫的抗議沙皇政府暴行的公開信上簽了名。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之後,就根據自己在彼得堡的經曆,結合當時的革命鬥爭形勢,寫成了一篇帶有象征意義的短篇小說“幻想曲”《春天的旋律》(也有人譯為《迎春曲》),它的結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海燕》。估計這篇作品的寫作時間,不會早於3月14日和晚於3月24日。

高爾基在《春天的旋律》裏,說當春天即將來臨的時候,在他房間窗外麵的花園裏,有一群鳥兒在交談著和歌唱著,他們爭論的是關於“大自然即將蘇醒”和“自由”與“憲法”等問題。其中“七等文官老麻雀”是個自由主義者,他曾經也夢想過自由與憲法,他輕輕地喊過“自由萬歲!”,但立即又大聲地補充一句:“在法律限製的範圍以內。”“令人尊敬的老烏鴉”講話一向簡短扼要,她老是叫著“烏哇──是事實!”既持重,又肯定。……“告密者年輕的大公雞”則“本著職分所在”,“要細聽棲息於空中、水裏和地下的一切生物的談話,並且嚴密注意他們的行動”。他特別注意剛飛來的一群金翅雀,因為他們膽敢希望整個大自然很快就要蘇醒。“四等文官灰雀”聞到空氣裏有股什麼氣味,他在打牌的時候,聽到一隻“世襲的可敬的鴟鴞”也講過同樣的話,表示要察看,要追究,要“弄個明白”。這時“詩人雲雀”飛來了,他預言到黑夜漸漸消逝,曙光正在微笑,“我要迎接朝陽,迎接清晨,迎接光明和自由”。不用說,“四等文官灰雀”和“告密者年輕的大公雞”是都瞧不起雲雀的,灰雀甚至罵他是“一隻多麼灰色的……下流貨”。而在花園的角落裏,有一群金翅雀坐在老菩提樹的樹枝上,聽著其中一隻帶有鼓舞力地唱著他從什麼地方聽來的一首關於海燕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