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癸醜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年)春正月,粵匪洪秀全、楊秀清等由湖北破九江陷安慶,兩江總督陸建瀛遁回金陵。
二年壬子(一八五二年),發逆偽天王洪秀全、偽東王楊秀清、偽南王馮雲山、偽西王蕭朝貴、偽北王韋鎮、偽豫王胡佑光、偽慈王宋日綱、偽翼王石達開、偽懿王羅大綱等(韋鎮應作韋正,胡佑光應作胡以晄,宋日綱應作秦日綱,胡以晄、秦日綱,此時均未封王。羅大綱不曾封王。所記皆誤。),出粵境,竄湖南,擾湖北,長江七千裏駛遊上下;三年正月,遂過九江,破安慶。先是,兩江總督陸建瀛奉命駛赴九江迎剿,領水陸兵勇二萬餘人,兵船一千五百餘號,隨行官弁二百餘員,江陵至金陵一千餘裏,其間大勝關、和州、東梁山、蕪湖關、板子磯、鶏心嘴、仙官廟、磨盤洲、臙脂港等處要害皆連營屯紮,江麵用數萬木排聯以鐵絙,安放炮位,截流把守,陸路新開鎮、黃馬洲、二郎洲、扁搭港各紮營盤,水陸兩路均屯重兵。陸籍隸湖南,賊用道州從逆貢生何見機之計,將伊婿某誘入軍中,逼令寫信,詭稱假道赴浙,並不犯兩江。陸得偽文,知妻孥被擄,退兵四十裏。三年正月,撤去蕪湖以上各險要防兵,賊遂自九江順流而下,時湖北提督向榮在該省堵剿,聞賊大隊逼九江,飛谘徐廣縉約其星馳會同堵擊,並知會陸建瀛切勿先開仗。徐遲延不至,陸亦不聽,遣壽春總兵恩長領江蘇水陸標兵進,正月初四日遇賊於黃石港,恩長中炮墮江死,陸聞報遽遁回金陵。城陷日,微服步行在十廟地方遇賊被害。向榮字欣然。
2二月,金陵陷,提督福珠洪阿、將軍祥厚、副都統霍隆武等死之。
正月二十七日,偽都督黃生才前隊先到江寧城外,吹角鳴號,周視城垣。二十九日,賊眾大至,陸路紮營二十四座,水路賊船一萬餘號,攻聚寶門。二月初十日,賊地雷轟坍儀鳳門,韋鎮首先入城,提督福珠洪阿、上元縣知縣劉同纓俱被害。十一日,洪秀全進城。十二日,進撲滿城,將軍祥厚、副都統霍隆武力戰死之。
3湖北提督向榮尾賊南下,駐紫金山。
二月二十一日,向榮帶兵十七萬尾賊後追至紫金山紮營,連獲勝仗,稍挫賊鋒。四年七月,安徽賊由水路向蕪湖下竄破高淳犯東壩,蘇常戒嚴,向榮遣副將某堵截之,軍威複振,蘇常內地得以保全。六年,向督病故。八年(應作十年),猛將張國梁陣亡。旋命提督和春總理軍務,並飭兩江總督何桂清督辦防剿事,遂不支。
4賊陷揚州、鎮江。
二十二日偽豫王胡佑光、偽指揮黃宗清率賊萬餘攻揚州,時知府張廷瑞奉委在外,揚州商人江壽民斂財物往江寧迎賊,遂失陷。鎮江鑒道光二十年英夷之亂,聞賊到九江,即遷徙一空,偽懿王羅大綱率賊渡江,二月二十二日陷之,知府預立鵠投江未死,江蘇巡撫楊文定退遁江陰。
5邑中設軍需局。
三月,督臣令各州縣設立軍需局。常熟知縣黃金韶、昭文知縣任鯤池邀請紳士設局於常邑城隍廟,國子監助教曾彬文字仲才、內閣中書丁雲瑞字芝亭等總理局務,發印貼勸捐,楊紳所撰勸捐文有:「官銜翎頂,榮施可如願以償;銀米錢洋,捐數必以多為貴」等句。時兩邑知縣聞金陵陷,屢欲潛逃,局董為雇護勇。舉武生許玉彬為勇目。
許玉彬字子儀,邑欄杆橋武生。局董舉為勇目,募勇二百餘人,每名日給錢二百文,三、六、九日在局演習。
6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春二月,地震,夏四月又震。
是年二月及四月,地連震數次。
7六月彗星見。
彗星昏見東南方,光芒長亙半天。
8庚申(一八六0年)十年四月,兩江總督何桂清退兵蘇州,江蘇巡撫徐有壬不納,遂抵邑翼京門(常熟南門名翼京門。)外,城中震動。
和春將退守,逼令何桂清先退,己繼其後。何為所逼,立不住營,一路退至蘇城,巡撫徐有壬閉門不納,遂退至邑南門外,旋至江陰。後和帥自縊,何督解京正法。
9賊陷丹陽、常州,直抵蘇州,省城陷,遂陷江、震、昆、金、新、錫、江陰,太倉。
三月十二日(應作閏三月二十九日),陷丹陽([四月六])(三字原缺)日,常州郡陷,張玉良及天寧寺僧打過一仗。四月初,賊扮官兵下竄,十二日,抵蘇。蘇撫徐有壬誤認為張玉良兵,迎接入城。次日黎明,城遂陷,徐撫赴水死。吳江、震澤、昆山、新陽、金匱、無錫、江陰、太倉等州縣,遂相繼失守。
10五月,在籍禮部侍郎龐鍾璐奉命督辦團練事。
邑紳龐鍾璐字寶生,丁未探花。時丁父憂在籍,奉命在籍督辦團練事務。龐鍾璐係先派馳奏緊要事務,潘伯寅、楊濱石(吳縣潘祖蔭,常熟楊泗孫均當時京卿。)保奏後,六月中,乃派督辦江南團練。
11各鄉分設團練局。
時蘇城既陷,邑中危甚,各董於四鄉募勇防堵,團董徐應祥、錢福棠等各領民團守險。
12設盤查局。
時六門(常熟城經常開放的城門,除東、西、南、北四門外,加小東門和北水門,共六門。)俱設局盤查奸細,自四月至七月,計殺數百人。
13諭各家輪流巡夜。
兩邑知縣諭城中各家輪流巡夜,各店鋪出錢包於地保雇人,其好事者製號衣旗幟,備刀鎗劍戟及「巡防」字樣燈籠,初更時起,環轉街衢,鳴鑼擊梆放鎗,其聲徹夜不絕。
14團董某(按即錢少湘。)攻昆山,率民勇數百人,直抵城下,賊出拒之,敗走。
團董某議複昆山,驅數百人直抵城下,城上矢石如雨,死者無數,賊遂開西門分兩隊來,團敗走,民勇自相踐踏,賊追趕,鄉民恐其來擾,急斷沿塘橋梁,一時投河被擒者,不計其數。
15西路義勇王元昌、梁國泰領沙勇堵賊於鱟山、鞋山(「沙勇」係從蘇北沿江一帶招集的兵勇,常熟人稱蘇北沿江一帶為北沙。鱟山、鞋山皆在江陰縣東鄉,近常熟。),連勝之。
王元昌本江陰祝塘商人,後住邑之陸家橋,由江陰召集沙勇,先堵賊於鱟山、鞋山,以截江陰、無錫賊來路,後退至顧山(顧山屬江陰縣,地接常熟西境。),屢獲勝仗,繼因力不支,遂去至靖江。梁國泰,丹陽人,無錫楊官宗濂字藝芳家保鏢(楊宗濂、無錫東北鄉河塘橋鎮人,以在籍戶部員外郎組織團練與太平軍抗。見竇鎮「錫金續識小錄」。)。楊薦於龐督辦為勇目。能單騎入賊中,斬首級而回,尤善騰躍,被圍則登屋躲避,屢獲勝仗。久駐顧山,後賊與講通讓路。八月初一日,賊至該處,鄉勇接仗者三千名,陣亡八百餘人。梁尚在楊姓宅,並不出,楊官知其通賊,欲斬之,遂逃至甘露局中借餉若幹,越宿舟尚不行,百姓疑其為賊之先鋒,欲殺之,遂下河誤入菱蕩,被百姓以長鎗戳死。
16長洲縣富民徐佩瑗、馬壽(馬壽,潘鍾瑞「蘇台麋鹿記」、曹允源「吳縣誌」均作馬善。)等募勇堵賊於永昌。
東永昌富民徐佩瑗字少蘧,設局於家,招募太湖等處義勇,保障一方。馬壽字健安,拒賊陣亡,子安瀾字春和繼父領勇,屢挫賊鋒。後見賊勢日甚,陽附陰違,被蘇城賊目熊姓者(熊姓即忠殿左同檢喜天福熊萬荃。見華翼綸「錫金團練始末記」。),逼徐與馬並授偽爵,時人為作「蠡湖異響」(龔又村「鏡穉軒自怡日記」雲:「(同治元年三月廿七日),予見吳門戈申甫茂才清祺「蠡湖異響」,知專諷永昌徐局,駢四儷六,敘事詳明,可以醒世,聞上海已經刻板,似怨家所為」。汪祺「寄蝸殘贅」有「蠡湖異響序」。)。徐將伊弟質於上海,奉兵備道薛煥(薛煥時已官江蘇巡撫。)劄,就近出團集捐殺賊。戶部侍郎宋晉為其特奏,欽加道銜,五品軍功,賞戴藍翎(按清廷賞給徐佩瑗二品頂戴,花翊,見鹹豐朝「東華續錄」卷六十八。)。十一年八月,至上海請餉銀二十萬,大炮十座,火藥三千斤。炮上有「某年某月薛製」等字。又造長龍船數十號。偽忠王李秀成聞之,向借火炮火藥等件並長龍船十號,帶伊攻杭州,充頭陣,被浙江巡撫王有齡奪獲,將永昌旗幟封奏,切責上海各大員所用非人。後徐到蘇城拜偽忠王壽,適值邑城歸順,賊疑之,禁閉城中。李撫攻蘇州日,用永昌徐旗幟充頭陣,賊忿甚,遂被害(常熟太平天國守軍叛變後,慕王譚紹光督兵進討,永昌徐馬二姓團練出動襲擊,被太平軍擊潰,殘部逃奔上海,編隸李鴻章部淮軍,稱巡湖營,由徐佩瑗之弟佩瓀、佩瑛統率,隨程學啟進攻蘇州。慕王恐徐佩瑗為清軍內應,故誅之。見曹允源「吳縣誌」卷六十九下、「忠節」二。)。同治六年,總督曾、巡撫郭俱派委員捐徐姓、馬姓之米各三千石。
17秋七月,賊犯斜堰(斜堰,常熟東鄉地名。當時太平軍從昆山向常熟東鄉進兵,遇斜堰團練攔截,故攻之。),勇目青陽二官、錢福鍾等先後拒卻之。
鄉勇中有青陽二官者,膽壯有力,於斜堰拒賊數次。城陷後,往上海,複投永昌。反正後,拒蘇城賊於野盛涇炮船上失火投河死。賊衝斜堰,擄婦女丁男無數。邑人錢福鍾字華卿(錢華卿,佚名「庚申避難日記」作伍卿。),率東湖南義勇奮擊退之,將被俘者全行救回。後攻俊儀,回至陸巷,與青陽二官不和,格傷一目,乃入城,閉門不出。
18賊破楊舍城(楊舍係常熟、江陰交界處要地,屬江陰縣,有城堡,故稱楊舍堡。清代,有都司駐防。見葉長齡「楊舍堡城誌」。楊舍為太平軍從江陰進兵常熟必經之路。),都司某遁;遂衝鹿苑、羊尖等處(鹿苑在常熟西北鄉,羊尖在西鄉。),都司銜勇目許玉彬陣亡。
七月,賊由祝塘、華市、周莊攻楊舍城,初九日陷之,都司、城守不知下落。旋衝羊尖,遣小長毛來插旗,民團奮勇殺退之。勇目許玉彬於欄杆橋陣亡,鄉人為塑像羊尖城隍廟,後毀於賊。
19八月,賊衝顧山(楊舍戰後,太平軍進兵常熟,途經顧山,又獲大勝。時太平軍分兵兩路東進,北路從楊舍進攻慶安、鹿苑,南路從江陰進攻顧山、王莊。所擊潰者龐鍾璐親自督率之常熟西北鄉地主武裝也。見譚噓雲「常熟記變始未」。),勇目青陽二官(青陽二官原在常熟東鄉,後隨龐鍾璐轉至西鄉。見顧汝鈺「海虞賊亂誌」。)率眾拒之,敗走。
顧山離城三十餘裏。八月初一日,賊至,青陽二官率百餘人奮往接仗,旋即敗走,由鄉局備文飛報總局告急,局中急為籌劃,事已潰裂。
20賊衝大河,湖橋(大河、湖橋均常熟西鄉地名,湖橋離城約十裏。)民勇拒之,不克,遂潰。
初二日黎明,賊至大河,燒民房。湖橋民勇望見火光,急將茶肆中枱櫈堆積橋上焚燒,欲阻賊來路。
21賊目黃老虎率七騎直犯阜成門(太平軍定南主將黃文金,驍勇如虎,故號老虎,時隸英王麾下。常熟城西門名阜成門。),城遂陷。常熟縣知縣周沐潤、昭文縣知縣王慶元、守備劉金榜及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等俱逃,紳士曾彬文、蔣鶴齡、江之升、屈茂曾、歸兆金、張銘等死之,龐鍾璐渡江乞援。
時民勇焚燒湖橋未斷,賊目黃老虎拍馬從火中躍過,民勇遂潰。賊徑衝西門,守城勇見賊閉門即逃,一賊豎梯城外民房,登梯入城開門,城中一無防守,黃賊遂領七騎衝進城門。先是,七月三十日,江陰偽英王陳玉成綽號四眼狗遣賊扮燒香百姓上祖師山(拂水岩為虞山最高峯,上有祖師廟,俗稱祖師山。)埋伏。八月初一日夜,於城外山下扒進,伏於虞山門老君殿(常熟城的一環,在虞山上,有門名虞山門。城內有道觀老君殿,今仍在。)為內應。黃賊頭戴藤帽,頸盤大辮,手執長刀,見人亂斫,闔城鼎沸,刺死被擄及帶傷逃者,填街塞巷。常熟知縣周沐潤方喝道到局,於書院衖口聞訊,即卷旗下傘出城至永昌,出鹿苑港渡江,寓海門。昭文縣知縣王慶元出東門,百姓擁擠,轎不得出,護勇為開彈炮,打血路一條,乃得脫,至支塘,出白茆港((渡江))。時屍橫遍地,人踏屍行,逃者愈難出城,因此死者極多,城守劉金榜、常縣丞某、典史某、昭主簿某、典史某、常教諭某、昭訓導某等俱逃。紳士曾彬文、蔣鶴齡、江之升、屈茂曾、歸兆金、張銘等俱殉難。男女老幼投水自刎者,不能悉記。賊入城後,後隊從鄒巷、寶岩漫山遍野蓋地而來,塵埃蔽天,自辰至酉不絕。東、南、北三門賊騎繞城衝突,被擄者亦不少,後逃回者不過十之一二。督辦龐鍾璐時在西鄉團練,城陷後出福山港渡江乞援(按龐鍾璐時駐兵常熟西北鄉的西塘橋。太平軍攻克常熟城後,龐謀奪城,由水路進至離城十餘裏的金姬墩,遇太平軍一百餘人,不戰而潰,遂逃往江北,聞常熟西北鄉前輩言如此。)。城陷時,紳董曾彬文在常城隍廟總局,歸理一切(「歸理」,常熟土語,即收拾之意。),盡投火藥於池中曰:「無資賊用」。然後步出廟門,顏色如常,遇賊不屈被害。
22各鄉鎮民團圖複邑城,不克,團董某敗走,生員範循謨等死之。
初三日,四鄉民團急攻四門,先後不一,皆被賊打退。局董某在南門外接仗敗走,到施家橋(施家橋在常熟東鄉。)張姓家,複議進攻,為鄉民誤殺。生員範循謨在木排庫局,聞城陷,跨馬提鎗自變量十民勇奮殺至南門外,一賊以釘鎗挑之,遂墮馬下,被眾賊刺死。賊追民勇於下油車地處,民勇回身殺三賊,始逃去。木排庫在二十裏鋪,為吳塔(吳塔為常熟南鄉與蘇州交界處的大鎮,屬長洲縣,當時的團練首領為張漢槎,後偽降太平軍。見施建烈「紀(無錫)縣城失守克複本末」卷二。)分局。吳塔局董範某作前隊先行,許其後隊繼至,竟駐湖蕩不進,範以無救援故遇害雲。東門攻城,有北水門外曾開鶏鴨行周某,力竭被害。
23賊縱火延燒城外民房。
賊初入城,日間將城外銀錢貨物搬運入城,夜則緊閉不出。近城無賴愚民乘夜在城外擄取物件,自延燒後,無敢複至。
24出偽告示。
賊大書天朝九門禦林開國勳臣擎天義黃、營天義李(營天義李即太平軍佐將李遠繼,時助黃文金統兵在常熟。見繆荃孫等「江陰縣續誌」卷十五。),用蟠龍印偽示,遍貼通衢,禁民不準薙發帶帽。賊有義、安、福、燕、豫等偽爵,由豫起,義為最大。
25賊破福山城(福山在常熟城北二十餘裏,為長江要口之一,與狼山隔江對峙,清代均駐總兵。有城堡,故稱福山城。),總兵葉萬清死之。
前任福山總兵陳超奉調至九江,敗死於老鼠硤,所帶兵丁間有逃回者,俱匿不出,亦不給糧,以故城中無兵守禦,賊至即陷,總兵葉萬清投河死(「海虞賊亂誌」說:「時黃老虎獲葉鎮台於船廠,正在親訊吊打」,可見葉實非溺死也。),右營、左營、中營遊擊守備等俱逃。
26蘇郡偽忠王李秀成派賊目錢得勝、侯雨田等來守城(按「鏡穉軒自怡日記」於鹹豐十年八月二十四日記:「偽王宗詳天福侯裕田、勳臣慷天燕錢得勝桂仁奉命來城安民,……侯係廣西人,……錢係桐城人。」十二月二日記:「其詳天福侯姓係文職,不理軍務,唯錢偽帥操兵農之權。」「海虞賊亂誌」說:「((鹹豐十年八月廿七日)),偽忠王責令((黃文金))回守蕪湖,著忠殿承宣慷天燕錢逆代守常昭,……偽英王……亦撥詳天福侯逆前來監守。一應民間事務,錢逆作主;軍令口號,侯逆作主,均於今日入城。」又說:「九月初一日,……各處所懸偽示:果係詳天福、慷天燕錢、侯二逆也。」可知實權操於錢手。)。
時賊改蘇州府為蘇福省。八月二十三日,偽忠王李秀成派賊慷天燕錢得勝、詳天福侯雨田同來守城,調黃老虎大股賊別去攻城。山前塘上絡繹不絕。所擄婦女,或坐轎,或騎馬,或用樓梯一桄(「一桄」常熟土語,即一橫格之意。)坐一人,眾賊蜂擁扛出城外,半送蘇州,半送江陰。所掠貲財,有船載,有肩挑。其擄去丁壯,將麻繩穿辮,有一二十人一串,有五六人一串不等,跟隨不上,將辮割斷,斫死道旁。錢賊,桐城縣人,後改名桂仁。到邑後,各門懸千斤板;水關橋起築外城;城垛用石灰水扶白,置釘板滾木,四麵皆釘;城上周圍砌走馬樓,拆沿城腳民房為之;城垛加高,另開炮眼;城腳下都插鹿角木,以民家木椽為之;城外石橋,一一拆斷,俱換木麵,有警則用繩扯起,或用四輪,橋麵可收可放,守法頗備。侯賊,廣東人。後去,又換黃天安伍姓賊來。
27放城中年老男婦。
賊稱老男為老頭子,老婦為老婆子,盡放出城,其被傷及殘廢者亦俱放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