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百九十七年,周安王五年,韓烈侯三年,刺客聶政殺韓相韓傀,後切腹自盡。聯軍攻入韓純留城,適逢天威,全城覆沒,入城將士十萬並韓守軍五萬、薑戎五萬以及城內百姓十萬,共計三十萬人,死於城內,屍骨無存。自此,薑戎從中原銷聲匿跡。
公元前三百九十六年,周安王六年,魏文侯四十九年,文侯薨,子擊嗣位,是為魏武侯。同年,武侯罷文侯之相翟璜,舉公叔痤為相。次年,李悝、睹師讚、魏成、樂羊以及翟氏三人先後病故,魏摯被封於中山,無召見終生不得離開。九年後,公叔痤進言,武侯乃廢西河守吳起。吳起南逃楚國,任楚悼王令尹,助楚變法革新。六年後,楚悼王卒,吳起遭群臣圍攻,死於亂箭之下。
公元前三百八十七年,周安王十五年,韓烈侯十三年,烈侯(韓取)病逝,壽終正寢。
公元前三百八十五年,周安王十七年,秦廢太子嬴師隰奪回君位,是為秦獻公。次年,獻公廢止人殉,又次年東遷櫟陽為都。周顯王三年,秦獻公十九年,獻公起兵勤王,敗魏、韓聯軍於洛邑。周顯王七年,秦獻公二十三年,獻公大敗魏軍,俘虜公叔痤,奪回河西之地。次年,獻公崩於少梁之戰,子渠梁嗣位,是為秦孝公。
----------
傳聞周安王七年初,嬴師隰回國奪權,與秦簡公大戰於櫟陽,手下一支“不死神兵”悉數被黑狗血潑毀,屍積如山,堆於荒野。嬴師隰潰敗,倉皇逃回魏地,痛心疾首,悔不當初,乃賦《憶黃鳥》詩一首,曰:“料峭初寒兮淺淺風,嗟嗟黃鳥兮止於叢。惴惴良人兮臨其穴,遲遲孟春兮猶在深宮。”
又傳聞魏武侯二年,武侯登五仙觀問道,山上忽起大火,武侯逃出生天。那觀內之人全部燒死,唯獨少一女道。那女道究竟為何許人也,又是如何逃出生天的,無人能說個清楚道個明白。武侯十七年,中山複國。十八年,武侯與中山桓公戰於澮水,忽見中山軍中殺出一員猛將,神似武侯逃亡多年的幼弟公子逃。是夜,武侯驚夢,大病一場,此後兵敗如山倒,匆匆撤回安邑,再不複對中山舉兵。
又傳聞韓烈侯臨終曾召近臣雲騰托孤。此後,雲騰數為顧命大臣,輔佐幾任君主,耄耋之年仍躬身朝堂之上,後因受韓襄王猜忌而隱退,不知其蹤。不久,坊間有傳,以養士識賢而聞名的魏昭王信陵君麾下得一幹將名作“騰”,其形貌極似年輕時的雲騰。到底真假如何,無人能知,權當茶餘飯後的閑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