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朽就去了,但願狄將軍不要畏縮不前,在河內這裏按兵不動。”
“去吧去吧,你走之後,我也率軍啟程西進。”狄風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範增這才轉身離去,由韓有心帶著一百兵士護送,前往巨鹿。等打發走了範增,狄風這才來見齊耿。
齊耿已在前麵等了半天,一見狄風來到,跪地一拜道:“狄將軍,殷公聽聞你率軍西進,顧派小前來送一封密信。”齊耿說著話,從身背的包袱中拿出一個密封的竹筒,遞到狄風手裏。
狄風接過竹筒打開,從裏麵抽出一卷白絹,展開來讀。隻見殷通在信中告訴狄風,如今割方諸侯互相爭奪地盤,希望狄風也應該早日謀劃,割據一地,不要再為他人做嫁妝衣。
並例舉原本是秦王嬴政派往南海郡的任囂與趙佗,現在趁亂已經割據嶺南的南海、象郡、桂林等地。倘若狄風不如趙佗這般為自己打算,一旦天下評定,不管誰為王者,他們這些當大將之人,都會受到王者的猜忌,削掉兵權是小,有可能連性命都沒有了。
殷通在心中說得誠懇,狄風也讀得仔細。他知道曆史上的趙佗擁兵數十萬,的確割據過嶺南,並自立為南越王,且還與北方的匈奴冒頓並稱為“北強、南勁”。然而狄風讀完殷通的來信,半天沒有說話,心想:難怪曆史上殷通想要起兵在先,找項梁和項羽商量,結果卻被項氏叔侄二人給做了,原來殷通的野心不低啊!
另外殷通在信裏麵還告訴狄風,倘若狄風想要效仿趙佗割據一地,東南是最佳首選,讓狄風盡早圖謀。
“圖謀!圖謀!我圖謀個鳥,這不是讓我當軍閥嗎!”狄風把信又塞進竹筒,並沒有采納殷通的建議。
現在狄風心中所想的,就是該如何阻止劉季進入鹹陽,或者說他就要幫助項羽改寫秦末曆史。
齊耿見狄風把信又放回竹筒,似已明白狄風的意思,伏上前來低聲說道:“殷公斷定狄將軍不會按心中所做,故小的來時殷公另有叮囑,如狄將軍不肯,則殷公便先代狄將軍經營吳中之地,倘若他日狄將軍遇到難處,便可回歸吳中另謀別途。”
對於“另謀別途”,狄風當然明白是什麼意思,不過還是讓他割據一方罷了。但對殷通這樣安排,狄風就是有些感激,不管怎麼說,殷通都是在為他狄風著想,總之後方有一塊根據地,要比沒有會好得多。
由此狄風想到了項羽,曆史上的項羽之所以兵敗在烏江邊抹了自己的脖子,絕不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那麼簡單,而是他根本就沒有經營江東,即使渡過烏江東來,還是要兵兵沒有,要命有一條,還不如來個幹脆些,眼不見也就心不煩了。
狄風知道自己是胡亂猜想,可這似乎也是最好的解釋。倘若當初吳中要人馬有人馬,要糧食有糧食,在烏江敗了又算什麼,論成敗,英雄就要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最後把劉季弄死。
“怎麼搞的,我怎麼把後世的歌詞都整上來了!”想到這個想法來自後世的一首歌詞,狄風忍不住微微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