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如按敕令讓他們前往彭城,這些將領剛才都已表示,誰都不願前去,自己要是違了這些人意願,簡直就不負責任。
“怎麼搞得我總處於兩難境地啊!”狄風感歎著。
可很多事情感歎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抉擇,你的抉擇,就是你的發展,你的生死。不管是率軍打仗,還是率人經商,或者獨自一人,想成就自己。
“狄將軍,依屬下之見,在大事上你不能猶豫了,我等從吳中率軍前來,不認識什麼大王,也不認識什麼項羽,如你讓我等率軍前往彭城去給那個什麼大王看家護院,還不如讓我等上山為賊來得痛快!”說這話的是吳銘。
“吳銘,你因何會出此言?”狄風不解狄問道。
“稟狄將軍,屬下先祖之害,皆因楚國貴族所為,狄將軍萬不可再重蹈屬下先祖之覆轍,等到手裏無兵之時,便被奸佞之人所殺。”
在狄風的記憶中,兵家吳起在戰國時期仕魯開始,就頻遭小人和貴族們的猜忌,或者說是妒忌。當他離魯仕魏之後,曾屢次大敗秦軍,盡得秦國河西之地,且成就了魏文侯的霸業。可結果又遭公叔痤嫉妒,為求活命,也為了施展自己的報複,不得不離魏奔楚。而最後在楚國,為楚國計也為天下百姓計實行變法,因傷及貴族們的利益,最後還是死在了貴族們的手裏。
在心中想了一下曆史,又權衡了一番利弊,狄風最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我是穿越者我怕誰,如今我和將士們所想的是奔赴抗秦戰場,去前方出生入死,可楚王熊心卻在後方聽信奸佞之言扯後腿,我不是吳起,也不是嶽飛,我雖無反心,但我狄風也絕不愚忠!”
狄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他認為即使他違抗楚王熊心的敕令,也要給楚王熊心一個理由,於是狄風當即用絹布寫了一封書信,言明巨鹿之圍未解,且項羽需要支援,如自己尊命將從吳中來的兩萬人馬調往彭城,那麼援救趙王的事情也許會前功盡棄。
寫好了書信,狄風本意想讓馬五返回彭城,將此信麵交楚王熊心。可一想馬五回彭城也是受氣,而他也正想重新組建突騎,因此便命楚全勝代勞,又率領一隊親兵前往彭城。
對狄風這樣安排,楚全勝毫無怨言,接過絹書說道:“上將軍放心,這回屬下也會不辱使命。”
“全勝,現在我已不是上將軍,還是稱我糧草司馬為好!”狄風提醒著楚全勝說道。
“上將軍不要看低自己,你在屬下眼裏,永遠都是上將軍。”楚全勝說過這話,朝狄風一拜。
“好,那快去快回,我會在安陽這裏等你回來!”
狄風的這句話,是出於本心,同時他也感覺到,楚全勝雖然也出身貴族,但跟很多出身貴族的人就是不一樣。
然而狄風所沒想到的是,楚全勝帶著一隊親兵剛走,項羽的信使就來了,且這個信使很牛逼,把他一絲都沒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