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隻見狄風朝眾將掃視了一眼,一拳搗在麵前的幾案上說道:“今項羽和劉季已去取濮陽,不久項公便也會西進,攻取定陶,我軍可先駐紮成陽,以待項公到來。”
眾將聽狄風這樣說,也都很讚同,隻有楚全勝提出異議道:“上將軍,如我軍駐紮在成陽,倘若項公不來定陶,我軍又當如何?”
狄風看著楚全勝道:“定陶乃是我楚軍必取之地,倘我所料不錯,項羽和劉季去取濮陽不下,也必回師來攻定陶。”
楚全勝自然不知狄風對這段曆史很了解,才這般決定,因此又道:“上將軍,我聽聞此地距定陶不遠,為何我們不前去圍之?”
狄風剛想做出解釋,姚猛在那裏卻朝楚全勝說道:“上將軍此前為謀士,他給項公出謀劃策之時,你小子還是小兵一個呢,你哪來那麼多為何?不懂就先閉嘴。”
遭到姚猛的訓斥,楚全勝雖心中有所不服,但姚猛一來是將軍,二來他也知道姚猛與狄風的關係。何況姚猛說得沒錯,他此前的確是個小兵,若不是狄風見他會來事,破例提拔他任了現在負責指揮親兵的都尉,現在有可能還在什長的職位上爬著呢!
別看楚全勝自言是屈原的後裔,但卻要比他的曾祖屈原頭腦靈活,一見姚猛訓斥他,狄風又麵色嚴肅,當即就閉住了嘴巴,不再問這說那了。
看著楚全勝麵露尷尬,狄風覺得姚猛的話有些說過了頭。俗話講:打人別打臉,說話別揭短。姚猛如此當眾藐視楚全勝當過小兵,這種事情放在誰的身上也不會痛快。但狄風也卻是感到楚全勝問話太多,就像後世那些很多讀過大學,且隻有文憑沒有水平的學子們一樣,別人與他們說話,他們總要想辦法提問題,然後還反駁爭辯出自己的理由來。
還好,這個楚全勝沒有再繼續往下問。也沒有去爭辯,這才使得狄風對楚全勝沒有產生不良的看法。
而這時其他將領除了張六之外,都是從盱眙帶過來的,這些人雖然與狄風還不非常熟悉,可他們早從宋義和陳嬰口中,得知狄風曾率軍包圍過楚王熊心,而如此敢犯上作亂者,卻又能獲得楚王熊心和宋義的賞識,可見這位狄將軍肯定不簡單。因此這些將領從一開始,就對狄風言聽計從,認為跟定狄風,自己便沒有虧吃。
此刻,狄風對這些將領的心理,當然還不清楚,因而他在說話時也倍加小心。可以說自他這次從盱眙率黃旗軍抵達成陽這段時間裏,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與楚王熊心和宋義有關的事情,更沒有言過一句詆毀楚王熊心和宋義的話。
狄風之所以這樣,因為他非常清楚,對待如此信任你的人,倘若你在背後還詆毀人家,那麼你成了什麼?是豬?是狗?也許真的連豬狗都不如!
但讓狄風怎麼也沒有料到的是,他本想在成陽這裏駐紮等待項梁率軍到來,結果項梁在得到他派信使前往東阿稟報之後,項梁在回信中卻措辭嚴厲,不但質問狄風為何按兵不動,同時還質問狄風,此前項羽和劉季攻濮陽和定陶不下,已一路西進,奪城攻邑,為何他卻不與項羽合兵一處,而在成陽逍遙,難道有反心不成?
麵對這樣嚴厲的質問,狄風無言,而狄風也隻好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