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2 / 2)

朱由崧說道:“日本這個民族,如果給他一點機會,他們就能夠發展起來,而且他們對大陸的野心也不小,豐臣秀吉發動的戰爭就說明了這一點,他們的潛力是不容小視的!”

邵傑笑道:“話雖如此,不過我們與日本不過一衣帶水,一些基本的技術和文化理念也是無法隱瞞的,就像是現在的日本同樣也有理學新學,還是荷蘭人的‘蘭學’,日本人發展起來對我們也並無威脅,我們的資源國土遠遠超過日本,而我們的海軍更在日本之上,而且日本現在又分為兩國,我想日本絕對不會有機會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的,而且日本發展起來之後,對我們的貿易來說也是一個刺激!”

朱由崧搖了搖頭,這個時代的人是沒辦法想象自己對日本的忌諱的,不過邵傑所說的也不算錯,而且那些工廠主對於在日本建廠還是有很大的興趣的,畢竟朱由崧和內閣曾經下令規定了最低工資和每周的最大工作時間,不允許使用童工,還有一些工傷事故的責任處理,這些規定都是為民謀利,而非為國庫謀利,因此官員們常用的“與民爭利”的借口根本用不上。

不過怎麼說這都是從工廠主的口袋裏掏錢,而那些代表工廠主利益的議員卻沒有任何拒絕的借口,畢竟在大明,禮崩樂壞雖說是有點兆頭了,畢竟還沒有完全崩壞掉,而這個報紙媒體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出言反對這個,那麼個人操守一定有問題,如果被懷疑操守問題,那麼這樣一個人也就沒有擔任議員的資格了。

而在日本建廠就沒有了這樣顧慮了,他們可以盡情用他們最大的手段來壓榨這些日本工人,無論是女工童工他們都可以使用。實際上在大明就有人使用這種日本工人,不過他們從事的工作都是最簡單最辛苦的工作,而真正的技術層麵的工作都是由中國人負責,畢竟技術的領先,是這些工廠主盈利的手段,如果讓自己花了大價錢從那些大公司買來的技術,輕易地傳播出去,他們還有什麼利潤?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就這麼辦吧!”最終朱由崧也隻能選擇了服從理智,服從利益的選擇。

“不能軍火限製?溫大人,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根本沒辦法實行停戰啊?”在鴻臚寺之下的萬國使館當中毛利勝永聽到對方的要求直接就跳了出來叫道。

邵傑得到朱由崧肯定之後,馬上就著鴻臚寺少卿溫體仁去處理日本使臣的事情,溫體仁作為萬曆年間,如今已經快要邁入不惑之年,不過仍然是一個禮部小吏,溫體仁一心往上爬,自然對自己的地位十分不滿,因此在鴻臚寺重組之後,他就自告奮勇前往鴻臚寺擔任少卿之職。溫體仁雖然是個不擇手段的政客,不過他的眼光卻不錯,即使沒有朱由崧關於“設立外相”的提醒,也能夠看的出鴻臚寺的發展前景,在一個積極對外的大明政府當中,鴻臚寺的官職絕對是國之重臣。

酒井忠世的臉色也極為陰沉,大明如果不答應軍火出口的限製,那麼德川家和豐臣家根本不可能達成協議,大明這樣做分明就是想讓日本戰火不絕,永無寧日。

溫體仁笑道:“我們大明奉行的是不受任何限製的自由貿易政策,因此這種限製大明對兩國出口軍火的要求是不可能通過內閣和議會的。不過因為兩國戰亂,民生凋敝,我們大明身為天朝上國也頗為不忍,因此我們也有一個方案來解決此事!”

酒井忠世和毛利勝永異口同聲地問道:“什麼方案?”

溫體仁笑道:“駐軍,我大明將在日本與東瀛兩國的戰線駐軍,確立兩國邊界,如果有誰敢越界,就是無視我們大明的威嚴,後果自然有對方負責!當然對此我們已經有了十分具體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