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1 / 2)

官應震的這句話,卻讓李如柏惱羞成怒,正要對官應震下手,趙彥卻突然說道:“李將軍,不要對官大人無禮,他們都是學問大師,就算是你不為他的地位尊敬他,也應當為他的學問和氣節尊敬他!”

李如柏心中一想,也對,朱元璋父子當年對文臣苛責之極,結果弄得終明一朝君臣關係都十分緊張,而如今他也有黃袍加身的希望,為什麼不學學宋太祖,與文人搞好關係。

李如柏連忙說道:“官大人,剛才是本將想到了先父的事情,有些衝動,還望大人寬宥!”

官應震冷笑一聲,卻不再答話,他也知道自己麵對李如柏說不出什麼好話來,索性就閉口不言,畢竟如今這局勢真如李如柏所說,他們的性命的確是捏在李如柏手中,以官應震的口才,絕對能夠將他駁得體無完膚,不過若是真地把他惹得惱羞成怒,真正倒黴的反而是他自己,官應震相信這些跳梁小醜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朱由崧遲早會把他們救出去的。

很快方從哲和劉一燝被弄醒之後,他們也都再也睡不著了,沒想到在他們執政的這段日子,居然出了這麼大的漏子,也不知道曆史上該怎麼記錄他們,至於跟太子和徐誦他們合作,這三人卻從來都沒有想過,大明朝有打仗打來的皇位,卻沒有靠宮廷政變得來的皇位,李如柏便如那董卓一般,趙彥與他合作,根本就是引狼入室。

很快趙彥他們就炮製出了兩份內閣的官方文件,一份是炮製的兵部文書,如今樞密院雖說已經得到了大部分的軍權,不過調兵權仍然在戶部手裏,這就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將七個師的京營士兵調出北京城外,這個北京城就算是他們說了算了,借口自然是南海吃緊,調七個師的兵力,前往山東,乘船南下,另外一份,則是從軍械庫當中提取槍支彈藥的文書,這個自然是用來武裝李如柏的軍隊了。

李如柏和徐鴻儒得到文書之後,馬上就帶著自己的軍隊拿著這份文件前往軍械庫提取槍支彈藥,然而在軍械庫門前,卻被兩個士兵攔了下來。

“沒有樞密院的文書,軍械庫不得打開!”兩個扛槍的士兵端著槍指著麵前的人,說道:“若是再向前,就別怪我開槍了!”

李如柏不禁怒道:“你看來這是內閣首輔方大人簽發的文書,馬上提取三萬支步槍,三百萬發子彈,還有一百門火炮和相應的炮彈,不得有誤,南海前線吃緊,我們必須要得到這些彈藥!”

那兩個衛兵仍然有些狐疑,這內閣的文書雖然不錯,不過這種事情理應是總參謀部下發文件,讓人提取軍火彈藥才對,二人也不敢擅專,畢竟軍火不是其他的東西,萬一擴散出去對他們國家都是一個威脅。

其中一個衛兵說道:“將軍,這件事情我們也不敢擅自做主,我們需要向總參謀部請示一下!”

李如柏皺了皺眉頭,突然搶上兩步,兩拳正擊打在糧食衛兵的候補,隻聽到兩聲骨頭斷裂的聲音,李如柏居然將二人的頸骨都給打斷了,這李如柏的功夫可想而知。

李如柏將已經斃命的兩個衛兵扔到一旁,說道:“砸開鐵門,進去把火槍拿出來!”

李如柏的士兵當中,出來兩個牛高馬大的家夥,二人合力抬著一杆厚背大砍刀,足有兩丈長,黑幽幽的,似乎是北海的合金鋼鐵製成,朝鎖鏈一砸,登時火星四濺,鋼索居然被砍成兩段,與此同時那一杆大砍刀也從中斷裂成兩段,兩個大力士虎口也被震裂了。

幾個人推開鋼鐵大門之後,看著其中整整齊齊地排放起來的槍支,李如柏不禁哈哈大笑道:“京營的那些家夥,不就是靠著手裏有點好槍嗎?我們現在有了這些家夥,也未必就比他們差!”

“少將軍,這些槍怎麼要比京營的那些槍重得多啊?”李如柏的親兵將一把火槍拿到李如柏麵前。

李如柏皺了皺眉頭,觀察了一下這種槍支,這是一種非常粗重的槍支,每柄足有十幾斤重,不過構造精良,旁邊還有配套的彈丸和栗色火藥,李如柏拿起一柄槍支,說道:“應該是不錯的槍支,比我們在遼東用的火銃要強得多了,隻是與京營所用的火槍好像不太一樣!”

“京營的那些槍支都是後裝步槍,而且是複裝子彈,跟這些步槍根本不一樣!”此時徐鴻儒也走了過來,他剛剛去京營下命令,將那七個師的部隊調往山東,看來他的任務進行得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