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2 / 2)

餘太醫笑道:“微臣今年已經八十有六了!”

李太後歎道:“老人家年高卻健壯如夕,可惜哀家卻遠遠不及!”

餘太醫說道:“老太後輔佐兩代帝王,為天下百姓殫精竭慮,想來,漫天神佛也會保佑太後的!”

李太後搖搖頭,歎道:“自己的身體,自己還不清楚?老太醫,你就不用安慰我了,便給我說了吧,我的身體究竟怎麼樣?老天還給我留下多少時日?有件事事關大明日後,我不能等到人事不知了,再去籌劃!”

“這……”餘太醫歎道:“既然太後娘娘已經如此說了,微臣也不敢隱瞞,太後娘娘操勞過甚,心思不繼,已經是油盡燈枯的局麵,若是太後娘娘能夠按我所說無為養生,延壽兩年也是可以,若是仍舊如此,恐怕今年,甚至……”

李太後笑道:“好了,哀家明白,有勞太醫!”

餘太醫微微歎息,拿起藥箱便離開了,他明白李太後是不會聽自己的規勸的。餘太醫剛剛離開,李太後便道:“羅綺,去坤寧宮,將鄭妃請過來!”

陶若曦卻道:“且慢,太後,太醫所說的事情,奴婢也聽得明白,那太子福王的事情那是皇上自己的事情,太後何為為此操心勞神?”

李太後搖搖頭說道:“你是不明白,這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是從太祖之時傳下來的規矩,這個規矩從成祖之後便無人打破,像是永樂之時的趙王、嘉靖之時的景王,都止步於藩王之位,因此才避免了大明奪嫡的混亂,也使大明朝堂內部無憂,因而承平兩百年,可如今皇帝仗著自己寵愛福王,便要打破這個規矩,福王雖然聰慧,可畢竟不能得到大臣的承認,若是大臣擁立其他藩王,勢必造成亂世之局!鈞兒,是我養出來的孩子,我豈能看著他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對於太後的召喚,鄭貴妃自然不敢不來,雖然二人關係並不和睦,鄭貴妃仍然依禮問安,李太後微笑點頭,說道:“前些日子的案子,那是別人冤枉了你,累及了皇家名聲,此時李三才已經被皇上罷黜,你也不用太多擔心了!”

鄭貴妃不明其理,隻能說道:“謝太後關心!”

李太後點點頭,似乎是對她非常滿意,說道:“我時日不多,日後照顧皇帝,那還要看你了,隻是我想過了,福王逗留京城,才是這混亂之源,若是福王就藩,朝中物議自然平息,那你為何還要讓福王留在京中?”

鄭貴妃心中一震,他開始明白李太後叫她來的意思了,這是要在她死去之前,將福王上位的希望完全掐滅啊。鄭貴妃抿著嘴,臉色也冷了下來,自己兒子那麼努力的去做事,自己作為母親,絕對不可能讓他的努力成為無用功。

鄭貴妃想了想,說道:“回稟太後,太後明年就是七十大壽了,福王留在京城,是為您祝壽!”

慈聖太後心思深沉,根本不是鄭貴妃所能相比,李太後冷冷反問道:“我二子潞王就藩衛輝,是問他是否可以回來祝壽?”

鄭貴妃原本應該啞口無言,然而在這個時空,因為朱由崧的作用,她卻有一個絕佳的借口,說道:“福王為皇上建設聯合礦業公司,此為朝廷財源,輕易不可換將!”

李太後道:“治國之事,原本是朝廷大臣之事,與藩王無關。我大明史上藩王幹政,不是成祖便是寧王,難道你兒子也要做一個‘反王’不成?”

鄭貴妃說道:“福王半年便為國庫添了近五百萬,天下賴此得安,大臣貪腐無度,豈能依靠?至於太後所說‘反王’之事,福王手下不過一個商行,還承擔不起‘反王’的罪名!”

李太後說道:“我死後,最後一道懿旨便是讓福王之藩,若是我的皇兒能承擔這個不孝的罪名,不尊我最後的一道懿旨,我也無話可說,不過我不希望皇家之間的關係落到如此地步,你不可能成為皇後,更不可能成為太後,福王也不可能成為太子,更不可能成為皇帝,你明白了嗎?”

鄭貴妃的臉色鐵青,忍不住問道:“太後,我入宮幾十年來,一直對您禮敬有加,凡有吩咐,皆無怠慢,為何如此偏心?”

李太後幽幽歎息:“皇家的事情,豈能由心而定,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大明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