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1 / 2)

開始的時候,朱常洵倒是很客氣,而徐光啟是來請教問題的,自然也很謙卑,算是賓主盡歡,等徐光啟說明來意,卻不禁一陣失望。不過他現在是要奪嫡,皇帝那邊已經搞定了,最重要的是在大臣這邊好好表現,所以並沒有因此就對徐光啟有什麼失禮的地方。

不過對徐光啟的要求可就有些難辦了,福王雖說少年時也曾經受過良好的皇家教育,但是皇家教育也是由那些學習八股文的儒生教導的,他們對數學能有什麼概念,他看過朱由崧給他的教材,不過看過幾頁就被那些亂七八糟的數學符號給弄暈了,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去處理礦業管理衙門的事情呢!

徐光啟對他請教,他開始的時候還支支吾吾,不過徐光啟比他更著急,見朱常洵顧左右而言他,直接憤然說道:“既然王爺,妙法自珍,在下也不敢勉強,就此告辭!”

朱常洵連忙拉住對方,說道:“徐大人,實話說吧,不是我敝帚自珍,實在是孤王對這些‘數學’也不太懂,這兩本數學教材可不是在下編出來的!”

明朝對藩王在權力上控製極為嚴格,藩王已經於軍政無緣,不過經濟上卻十分優裕,這就造成了很多藩王豬一樣的生活,但是人活著總要有點追求吧,無所事事也夠無聊的,所以很多藩王在農學、醫學、藝術或是工匠方麵也頗有成就!

明朝初期,特別是成祖那一代人當中,有些才華的藩王不少,不過越往後期,朝廷對藩王的限製越嚴格,藩王習慣了那種墮落得如同社會寄生蟲一般的生活,後期也沒有幾個能夠挑大梁的飯忘了,所以才會被滿清盡數夷滅。

徐光啟原本以為教材是朱常洵編纂,此時聽到另有其人倒也沒有驚奇,但是當朱常洵帶領著他進入內院的時候,他卻有些心裏打鼓了,難道是福王府的哪個王妃編纂,如果是這樣那可就慘了,有禮教大防在,自己想要請教對方解析幾何的知識就不可能了。

但是等來到一處內院的時候,福王突然止住了他,說道:“徐大人,你想見的人就在裏麵,不過他現在正忙著呢,隻是……”

徐光啟奇道:“王爺,這……寫此書的人究竟是誰?”

福王歎道:“徐大人,實不相瞞,這本書編纂之人正是犬子崧兒,崧兒天生聰穎,不過卻不把心思用在聖賢書上麵,卻對工匠百藝奇門術數偏愛非常,此時正在跟皇長孫校兒一起製造一種叫自行車的東西呢!”

打開這個獨院的花門,徐光啟並沒有看到什麼園林之景,反倒是有些汙穢,空氣中漂浮著灰蒙蒙的霧氣,院子中央是四個圓柱形的龐大容器當中騰騰的冒著熱氣,下麵則是燒得正旺的炭火,在這些容器中伸出一根落滿了灰塵的厚壁金屬管,依次通到三個汽缸當中,在蒸汽地帶動之下,主軸飛速的旋轉著,這就是朱由崧製造出來的三漲蒸汽機,四個台鍋爐,功率可能達到一萬五千千瓦,算是十九世紀末的成熟產品了,下一代就是蒸汽輪機了。

在蒸汽機的帶動之下,機床上的工件飛速的旋轉著,在刀具的作用之下,一串串的金屬絲仿佛是豆腐一樣被切下來,接著朱由校馬上將棒料安裝在鑽床夾具上,不過片刻,一根鋼管便出現在他手中,不過一刻鍾,在這些機器的作用之下,那些工匠很快便生產出了幾十根鋼管。

實際上製造自行車車架的鋼管可不是這樣製造出來的,這種機加工藝根本就是槍管的製造工藝,這樣生產的成本可比冷拔熱擴熱軋這些方法高得多了,但是現在他沒有製造出那些專用的設備,所以隻能用這種機加工的方式來生產鋼管。

製造自行車在明朝基本上是沒有市場的,至少暫時是沒有市場的,明朝的鋼鐵稀少,於是價格死貴死貴的,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富貴人家都有馬車轎子,因此製造自行車還不如製造四輪馬車有前途。

但是自行車雖然不起眼,不過其中包含的零件卻不少,25各部件,幾百個零件,各種鋼管、輻條、軸承、齒輪、鏈條等等都包含其中,其中包含的工藝雖然粗糙卻勝在全麵,如果能夠獨立製造出一輛自行車來,那麼這個人也達到了基礎的鉗工標準。

他現在的設備如果能夠製造出一輛自行車來,那個工業化的基礎標準也就達到了,而且他也能夠利用這個製造自行車的方式來培訓學徒。

徐光啟看到這一幕卻驚異得說不出話來了,他對西方的火器了解很深,因此對大明軍器監也頗有了解,若是讓軍器監的一個熟練老工匠製造一根槍管,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但是在眼前這東西的作用之下,居然片刻即成,要是能夠在軍器監內使用,就算是讓大明所有軍隊人手一把火銃也沒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