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嵩山(2 / 2)

不大會兒,趙瑚兒從裏麵出來了,見王子賢優哉遊哉的坐在馬上,怒道:“狗奴才,這馬是你坐的麼?給本公主下來!”

王子賢也早就想好了,對待這種主子,不能一味的順從,要強硬。於是他才這般無禮。他不緊不慢的答道:“公主,嵩山雖然不高,但也能累死人啊,你這麼虐待我,不怕死人啊?要我說還是兩人一起上馬吧。能有個照應,你說呢?”

趙瑚兒大怒,嗬斥道:“你這奴才,也能與我共坐一匹馬?死一兩個人,在本公主看來,並沒有什麼關係,何況還是個奴才!”

王子賢也怒了,不過最後還是忍住了,用島國語說了一句:“巴嘎雅路。”使勁拍打了一下馬屁股,那馬長廝一聲,奔走了。

趙瑚兒見這奴才那麼大膽的犯上,貝齒緊咬,雙手捏的死死的,發誓回去了一定要吧這個死奴才碎屍萬段。恨恨的走到集市,又買了一匹馬,也往嵩山奔去。

嵩山名為“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國語·周語》稱禹之父鯀為“祟伯鯀”,“崇高”之名緣結於此。《史記》中記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據東漢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嶽,加嵩高宗者何?中嶽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時稱“嶽山”,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定嵩山為“中嶽”,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唐武則天(公元695年)封禪嵩山時,改中嶽為神嶽。自北宋以下,俱稱中嶽嵩山至今。

嵩山屬伏牛山係,主脈在登封境內,連綿六十多公裏,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嵩山是其總名。古人以太室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東西起伏如眠龍,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的說法。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黃河南岸。曆代的帝王將相、墨客騷人、僧道隱士,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給這些美麗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說。

而王子賢他們登的是少室山,距太室山約10千米,禦寨山上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於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少室山亦有三十六峰,山勢陡峭峻拔,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頗為壯觀。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但是這不是王子賢登少室最主要的理由。他就是想看看少林寺的那些和尚罷了。因為當年的十三五僧那部電影,王子賢看了之後,熱血沸騰。他欽佩那些有血性的漢子們。所以,王子賢騎著馬,往少室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