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善充盈善文化(1 / 2)

嘉善充盈善文化

德行雙馨

作者:劉文書

人問嘉善如何?有言為證:地嘉人善。

嘉善之名,可以追溯到580多年前,明宣德年間置嘉善縣。嘉善,有嘉興和遷善之意,又取《論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上善若水,水鄉靈性,人文淵藪,孕育了獨特的善文化。

曆史千載而下,從嘉善曆史深處生發的“善因子”,與當代精神文明主流價值融合激蕩,自然滋養孕育出一個以“善文化”為核心的縣域人文品牌;“向善、學善、揚善”正成為嘉善人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更成為支撐縣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向善:傳承“善基因”

這裏是最早的勸善思想家、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袁了凡的故鄉,這裏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裸捐之人丁賓的故裏,這裏誕生了江南最早的民辦性慈善組織——同善會……嘉善曆史上,善人善事善舉多如繁星,一脈相承的善基因,綿延千年不絕。

嘉善幹窯鎮幹窯村農民董紀法,對一副清末對聯記憶猶新——上聯:你嘉我嘉他嘉大家嘉;下聯:你善我善他善大家善;橫批:地嘉人善。

這副對聯,不僅是嘉善曆史人文的寫照,更是嘉善人一直傳承的精神DNA。善,仿佛是嘉善的通用語言,所有人都懂。

在嘉善縣委書記姚高員眼裏,“善”不僅是嘉善的人文精神,更是嘉善的本質胎記,“嘉善要弘揚‘地嘉人善、嘉言善行、善氣迎人’的傳統美德,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嘉善地方核心價值觀和縣域人文精神品牌。”

用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哲學係主任萬俊人教授的話說,嘉善“善文化”的提出,“切中了中華文化的大意”。

嘉善正被愛的暖流感動著,就在冬日的聖誕夜,一輛滿載6人的汽車墜入河中,冰冷的河水迅速將汽車卷到了十幾米開外,汽車逐漸下沉,情況十分危急。

就在此時,聽到呼救聲的附近一家賓館老板陳顯拾第一個跳入河水中營救落水者,隨後,嘉善縣文化局工作人員周浩與陳海明、嘉善尖鋒救援等多人跳入河中救人,在眾人的努力下,6人全部被安全救上岸。

“我們從小都接受善的教育,這些是每一個嘉善人都會去做的。”救人後,麵對獲救者家人的感謝,陳海明連連婉拒。

嘉善人就是這樣,用“善”滋養著生命,奏響了一曲曲社會和諧的精神凱歌。

不管是在教育崗位上默默耕耘的最美教師倪瑞紅,還是“善政勤政”2014中國最美村官陳俐勤;不管是樂善好施的傑出“善商”金月華,還是“崇善尊孝”的最美女孩王婷……這些“善文化”的典型人物,成為廣大網友和市民熱議、追捧、學習的平民英雄、道德楷模。他們就像一棵棵參天大樹,深深根植於嘉善這片精神文明沃土。

揚善:播種“善種子”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善是每個嘉善人內心深處的一顆種子,“善文化”則如甘泉雨露,讓每一顆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綻蕾吐芳。

如今,在嘉善縣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書桌上,都有一本《善的教育》的校本教材。這是全國首本“善文化”校本教材,教材中多數事例都選自嘉善的凡人善舉。自2013年10月進入課堂以來,該校本教材已經成為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有益補充。

從孩童到成人,從現實到虛擬,嘉善處處鐫刻著“善文化”烙印。

傳統文化與時代思潮碰撞,“善文化”與新媒體“跨界”融合,產生了美妙的“化學反應”。這場由一縣之域發端的創作大賽,引發了每一顆向善之心的共鳴。

日前,“生命的常數”全國第三屆“善文化微散文”大賽獲獎作品,在新浪微博正式揭曉,47篇佳作從全國3700多篇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這些最長不超過140字的“迷你”散文,或講述身邊的凡人善舉,或表達一時的善念感悟,輕巧、暖心、雋永。帶著網絡“微時代”的獨有印記,在微博世界被大量轉發、評論,如同一場潤物無聲的綿綿春雨,滋潤著每塊向善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