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麵很快就端上來,是個維吾爾族特點很明顯的孩子大概也就十二三歲,是個男孩。為什麼不上學?這個時間應該在學校裏了。拉麵做得很好吃,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真的和爸爸說的一樣。一碗麵下肚出了一頭汗,吃了口服務員配過來的小鹹菜,嗯,很好吃。這是她第一次吃蘭州拉麵,第一次就愛上了這種方便快捷的美食。

這些年的生活總是圍著家轉很少出去吃飯,很少的幾次都是他的領導請客推不掉的才去幾次都是大飯店。這樣的快餐小吃從沒吃過,人呀!真要不斷的嚐試新事物,還真是個老土。十二元。嗯,比老家的消費高。

現今想要知道一個城市百度隻要幾分鍾就能知道你想要的。想要感覺一個城市旅遊七天就能得到感受。想要了解一個城市那就步行,你能了解到這個城市的優點和缺點。想要融入這個城市那就要在這裏生活……她沒有回住處,她要了解這個城市。這個城市裏有她的兒子,他也在。她要陪兒子就要在這裏生活,要在這裏生活就要了解這個城市。她選擇了步行。

上午九點鍾的陽光透過現代高層建築的縫隙灑在街道和建築物上,光影交錯著。她走到一處較大的十字街口處才看到已經升在半空的太陽。街口很大有三排的指示燈她不懂這是幾車道,隻是站著觀望。行人一個綠燈過不去這個道口,設計不合理。她沒有走斑馬線,她上了過街天橋。天橋有四米寬很高大概也有四米多。橋上一側有幾個練地攤的擺著襪子口罩之類的一些小物件,還有一個是買玩具的。剩下的部分過著一些來去匆匆得人們。唯獨她站在橋的中間扶著欄杆欣賞著眼前的車水馬龍與行色匆匆。

她發現這兩條街沒有樹,和老家的不一樣。筆直的大街一眼就能看出去很遠,兩邊是高樓一樓是商鋪,商鋪的東西都整齊的避開人行道。人行道上是不間斷的人流,哪裏來的這麼多人?或南或北不同方向走著。人行道和車道是連著的沒有看到護欄,護欄卻站到了馬路正中。斑馬線上的人們總是先走到馬路的正中然後再看準時機穿過右轉的車流走到馬路的對麵。橋上的她決定不看了替他們揪著心。她走下天橋轉了向向西走去。

城市大了也有不好的地方,過馬路就不方便這要是個行動緩慢的老人又爬不動這天橋怎麼辦?能夠裝點人行道的事物也不多,老家街邊上全是做小買賣的綿延在人行道和主街的隔離護欄邊叫賣聲也綿延不絕。這裏線車的站台很長,展示牌上顯示著停車的線路名稱,981線?這個城市有這麼多條現車嗎?老家隻有二十二條線。除了這些站台剩下的隻有垃圾桶和報亭了。大城市值得表揚垃圾桶的外皮都是幹淨的。報亭也總是在線車站點的附近。經營的範圍很廣,書刊雜誌報紙樣樣都有,還有一個大冰櫃各式各樣的飲料。還有一烤腸的機器在不停地轉。她買了一瓶水繼續走,這裏的文化氛圍重,老家的報亭裏麵賣的全是吃的…。

一聲急刹車的聲音吸引她轉過頭。32線穩穩地停在站台上好像早就停在那裏沒動過。隻是車上的人們還保持著向前俯衝的姿勢,她才能確定剛才的刹車聲就是這個司機傑作。車門沒有預警的打開前門上後門下。前門就像搶東西一樣蜂擁而上的人們和後門像掰豆包麵皮撕開後突然噴落的豆陷一樣跳下車子的人們步調一致。門又齊刷刷的關閉,聽到油門漸漸加大的聲音。車子已經揚長而去,也不管後麵已經跑到車尾高喊著等等的乘客。這一係列的動作不到一分鍾,這是排練的嗎?怎麼這麼快。她還記得08年教育局下文件要求學校組織學生訓練緊急逃生。她當時是班主任,班裏有五十一個學生她們班就在一樓而且離樓門的距離也很近,第一次演練全班人跑出樓門用了五分鍾。城市裏的人速度真快,隻是沒有愛心也不等等落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