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紀曉紅做了平生第一個自己做的決定。去a市找兒子。李鈺還沒有成年,選擇讓出撫養權是為了兒子的未來。她要去見證兒子的成長。39歲怕什麼反正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九月十號整理了一個行李箱買了一張車票啟程去a市。家裏的房子因為就在學校的外麵所以很快就租了出去。學生陪讀的,租了一年自家的東西也不用搬出去,都放在小臥裏麵,他隻隨身帶了幾件衣服和日用品出發。

a市離老家七百公裏自己開車大概要六個小時。坐火車九個小時夕發朝至很方便。紀曉紅從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雖然隻是個小城但這裏有她所有的記憶。39歲之前這裏就是她世界。幸福和不幸都在這裏,還有她剛剛埋葬的媽媽…。

她的心裏很是忐忑。她買的是張下鋪。臨鋪的幾個人都事老家人。對麵的老者是去a市看病,一路上抱怨著家鄉的醫療水平差,還是a市好,人一定要往大城市發展才有出息。是啊兒子就是去了a市,看來當時的決定是對的。上鋪的兩個年輕人是去旅遊,a市有很多的景點,等安頓下來一定帶著兒子四處看看這些年就圍著母親轉了孩子什麼地方都沒有去過,就連本地的公園也是他爸領著去的。中鋪她上麵的是個去a市轉機去深圳的中年男士,和老者辯駁者a市還沒有深圳的十分之一繁華。這幾年向外走得人越來越多了,時代的風什麼時候轉了方向。上一代人都是從關內向外走,現在人們都去哪了?又回去了還是走的更遠了?中鋪對麵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婦女是在a市做保姆的這次是主家給假期回家探親。紀曉紅就和她相談著。對麵的鋪上還沒上人。

“a市的工作好找嗎?”紀曉紅最關心是工作問題。

做保姆的女人滿臉堆笑“好找。也分人,高不成低不就得就會費些功夫。俺這要求低供吃住有錢拿就行。”

“大城市,就業機會多。哪行哪業都需要人,隻要肯吃苦都能找到活幹。要是再懂點技術,有點頭腦,勤快的有幾年就能落下。”看病的老者倒是很健談,看不出得的什麼病。

新深圳人“哪有這麼容易,我都在深圳幹了二十年了,去年才買的房子。孩子上學也帶不過去,現在還是兩地分居。還得堅持三年孩子考上大學才能團聚。如果咱們這邊有好路子誰會走那麼遠。在家千日好,出門就是難…。”

紀曉紅聽到了艱辛,但她沒什麼退路。過濾掉新深圳人的話繼續喝在a市已經有工作的保姆交流。

“工資高嗎?大概有哪幾千?”

“還行。比咱們家這邊工資高,我一個月能拿三千。活還不累,我主要是照顧一個孩子,打掃一下家裏得衛生,大城市的人工作忙沒人看孩子。”

“做保姆,需要證件什麼的嗎?上哪裏能找到保姆的活”

“不用證。人隻要勤快,手腳幹淨到那家都能留下。a市可大了有好幾個區,每個區裏都有個人才市場的地方,做什麼的都有,每天早晨十點之前吧,想找工作的和想用人的都去那兒。十點之後就沒什麼人了……。你也想做保姆…。看著你像個有文化的人。”

“想要做家教或者老師的工作…。要上哪裏去聯係…。”

“這麼高級的活我就不清楚了,不過家教現在都是找剛畢業的大學生。老師的工作就要上什麼網了…。你a市要是沒有投奔得人,我勸你還是先找個活先幹著在想後招。”

“治安好不好,租房子大概要多少錢……”

“還行吧。大城市南來的北往的什麼樣的人都有,總歸還是沒有小地方安靜,不過我沒有遇到過什麼事。你要是想做保姆的活我能領你去我現在的哪個區市場看看…。”

最後她留了那位女士的電話。女士叫王彩花,在a市的安泰家園做保姆。紀曉紅熄燈後心裏安落了些,起碼有一個聯係的人不是很孤單。他也在那個城市,但是不能聯係了。他快要結婚了吧,離婚不就是為了結婚嗎。會不會遇到,遇到也不怕就當不認識吧,不是說好了嗎?

她突地想起上學期看過的一篇短文,是個高三的孩子寫的,名字是《成長》。裏麵有一段話。

‘長大是什麼?是:我們要適應生活中不斷的遇見許多陌生的人,然後把一些變成熟人。我們要接受生命中有你很熟悉的人以各種名義離開你。我們要學會接受陌生的人走進你的生活,學會習慣親密的人永遠離開你的生命。每個人都要經曆一段孤獨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裏學會堅強,學會讓自己的心安靜,學會調整心態,學會麵對未來…。總之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才是真正地長大。’

現在的她是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