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筆畫排列)
朱大可唇舌的授權,應該來自某種光芒的啟示,否則難以相信其對中國現實和文化的批判能閃耀著理性、激情和啟示的三重光輝。他的聲音在中國文化批評界顯得異常獨特,除了良心立場,還接續了中國不存在的先知立場。
北村-作家
他讓有些人害怕,因為他拒絕媚俗;他讓害怕他的人依然對他心懷敬意,因為他總能在紛繁中抓住事物之本質,並用最精準、犀利的語言表達。我喜歡看他的文章並從文字裏了解他,我覺得他是孤獨的。孤獨,也許是他的花園。
麥家-暢銷書作家
大可的書大可不必去買,因為他所擁有的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睿智的思想,思想是無法用金錢購買的。我欣賞大可的思想的閃光。
楊錦麟-資深媒體人
朱大可是極具個人風格、獨樹一幟的文化批評家。在他犀利、流暢的文筆下,透過對一係列文化和社會現象的批評,表達了他對轉型期中國問題的深切關心以及對未來中國文化發展的期待。朱大可的文字既有著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曆史感,也閃爍著人道、人性的溫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具有編年史的價值。在彌漫著犬儒主義、無病呻吟和食洋不化氛圍的當下中文寫作圈,尤為珍貴。
高華-學者
這個國家變得太快,乃至於很多包圍著我們的熱鬧事物都還來不及取名,便已消失得了無痕跡,獨餘一片殘響,以及迷失方向、不知何適的我們。然而,朱大可卻始終堅守文化批評的其中一大要務,既命名那還沒有名字的新趨勢,亦更新了已逝者的舊稱號。有了名字,我們才能看見並未真正遠去的曆史線索;有了名字,我們方可辨識當下雜多現象的本質。
梁文道-文藝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