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水”流向烏克蘭?(2 / 2)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雇傭兵或專業雇傭兵公司與本國政府有著或明或暗的聯係,承擔著國家不方便出麵或不願出麵的角色,成為國家實現特定外交目的的“急先鋒”和助手。早在1992年,美國防部便推出“軍事行動私營化”計劃,主要內容是,在未來戰爭中,除與敵方正規部隊交戰外,大量輔助性軍事任務,如軍需和士兵運輸、軍服清洗、營地衛生工作等,都以工程轉包方式交給私營保安公司完成。在伊拉克戰場上,美國就曾大量使用雇傭兵。雖然需要花錢,但這樣做既能夠解決兵源不足難題,又能減少正規軍傷亡及可能招致的批評,也不用考慮傷亡人員的善後問題,可謂一舉多得。不僅如此,美政府還為在伊拉克活動的雇傭兵提供法律保護。2003年,美國駐伊拉克最高文職行政長官布雷默簽署命令,規定美國私營保安公司雇傭兵在執行合同時,不受伊拉克法律約束,這事實上等於給雇傭兵以司法豁免權。

從黑水公司的活動來看,它與美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美國政府的“第二軍隊”,承擔著大量美國政府、軍隊不方便出麵的任務。公司創始人埃裏克·普林斯的家族一直是共和黨競選資金的捐獻者,其本人不僅多次向共和黨捐款,在老布什時期還在白宮做了半年實習生。黑水公司也熱衷於雇傭前政府官員,包括前中情局反恐負責人科弗·布萊克、前美國國防部總監約瑟夫·施米茨。黑水公司的主要客戶便包括美國國防部、國務院、聯邦執法部門等。據報道,9.11事件後,黑水公司單是與美國政府合作就賺了十億美元。埃裏克·普林斯接受采訪時稱,“私人士兵受雇於黑水公司,保護美國官員在伊拉克的安全,這是一個光榮傳統”,“我們不是雇傭兵,我們是為美國政府工作的美國人”。合作的同時,包括黑水公司在內的雇傭兵公司也得到美國政府在政策、法律方麵的支持。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明確表示,軍事承包商是美國在反恐戰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黑水”並未幹涸

事實上,早在2009年,迫於國際輿論壓力,黑水公司宣布放棄原名,改名“XE服務公司”,埃裏克·普林斯也辭去董事長與首席執行官職務,並放棄部分股權,退出公司運營。2010年,“XE服務公司”再次拆分,作為公司主體資產的大部分訓練設施被投資者買下,成立“學院公司”;原承接航空安全業務的子公司單獨成立“環球航空服務公司”;原承接海外安保業務的子公司單獨成立“灰石公司”。

如今,黑水公司雖不複存在,但其主流業務——對外輸出雇傭兵卻一直沒有停歇,其實施者便是其繼承者灰石公司。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俄羅斯政府2014年4月9日聲明稱,大約150名美國雇傭兵裝扮成烏克蘭軍人留在烏克蘭境內,這些雇傭兵都來自灰石公司。對此,美國政府及灰石公司均予以否認。灰石公司聲稱:“我們沒有派任何人在烏克蘭執行任務。”從灰石公司的反應來看,盡管它否認向烏克蘭派雇傭兵,但其對外提供雇傭兵服務卻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灰石公司不僅是黑水公司的繼承者,其創始人克裏斯托弗·伯吉斯作為美國“海豹突擊隊”前隊員,曾與黑水公司創始人埃裏克·普林斯同時接受訓練。因此,黑水公司雖然改頭換麵,但實質是換湯不換藥,仍是國際雇傭兵行業中的重要一員。

埃裏克·普林斯離開黑水公司後,並沒有退出雇傭兵這一暴利行業。2010年3月,他在阿聯酋注冊成立“本能反應”公司,其主要業務是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專業的“安全、執法、軍事和維持穩定等服務”。據報道,“本能反應”由八名美國人出任高級主管,來自美、德、英、法的近50名退役特種兵則以25萬美元的年薪獲聘教官,負責訓練來自全球的安保人員。此後,“本能反應”很快便獲得一筆數額巨大的業務,負責為阿聯酋阿布紮比酋長訓練一支約800人的特種部隊,用於保護國內的石油管道和地標性建築,合同金額據稱高達5.29億美元。

2003年,聯合國大會曾通過一項決議,禁止外國雇傭兵這一職業。但從世界主要私人雇傭兵公司或安保公司的運行情況來看,這些公司大都有很強的政府背景,有時充當著大國實施對外幹涉的工具。同時,部分小國當政者為維護統治和國內穩定,也樂意花錢雇傭外國雇傭兵。部分國家的反對派為推翻政府,也願意雇傭外國雇傭兵。因此,雇傭兵行業作為一個暴利行業,其背後不僅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也存在一個巨大的市場。要徹底禁止雇傭兵這一職業,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