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 / 2)

鄉紳大戶們不走,平頭老百姓就更不會隨便地挪窩了。

大好的安生日子過得好好的,誰願意拖家帶口地四處“逃難”去。

現如今又不是百年餘前的亂世,大明朝的龍威死死地壓在頭頂呢,就算是江湖上的亡命之徒也不敢百無禁忌。

經過了幾天的觀察誰都瞧出來了,這些好漢指定就是衝著青衣巷的王家去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現在有不少人在等著看王家的熱鬧呢!

除了王家,鬧騰了兩天民心也就安定了下來,日子還是照著往常的過,隻要繞著點青衣巷走就是了,這個時候誰還會想著跟王家扯上關係。

侯門堤上的縣丞老爺府邸,碩大的三進庭院裏一片冷清,就連平日裏守在大門口的三五個家丁也不見了蹤影,隻留了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家奴靠著柱子犯困。

王延年隻穿了一件單衣,麵色沉靜地來回在書房中踱著步。

腦門上已經熱得大汗淋漓,身上的單衣也已經被汗水滲透,但是案幾上端上來的冰鎮酸梅湯連動都沒動,似乎這位王縣丞的心頭並不如表麵上看上去那麼沉著冷靜。

王延年的計劃不可謂不周詳,當得知了老大家裏收了一件前朝宮廷的白玉觀音,就到處散布謠言說這尊白玉觀音裏隱藏著一件天大的秘密;然後又買通馬二狗在青衣巷裏鬧出了動靜,給這個謠言又添了一把火。

這些天來江湖上各種傳聞已經鋪天蓋地,話兒也被傳得越來越玄乎。

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或明或暗陸陸續續地彙集到了富陽城裏。

青衣巷的王家大院已經鬧得人心惶惶。

知縣周謙仁也被這件事情搞得焦頭爛額。

今天太陽落山以前剛從合州傳來的加急公文裏,知州大人嚴令富陽縣衙穩定地方,不能出任何亂子,否者拿周謙仁問罪。

到目前為止,所發生的事情都在王延年的設想之中。

不過王延年也有失策的地方,他想要富陽城亂起來,最好能夠讓州府直接將周謙仁頭上的七品官帽摘了,到那個時候他王延年再登高一呼組織鄉紳望族平息事端,之後這知縣的寶座也就八九不離十是他王延年的了。

但是千算萬算王延年沒有想到如今的時局,至天龍朝一統天下,已經幾十年沒有再動刀兵,中原腹地更是百餘年未經戰事,民心穩定,根本就不是幾個綠林好漢能夠鬧起來的。

而且這些綠林好漢也不是他王延年的人,進城了以後一個個都變成了順民,比本城的百姓還要老實,根本就不像是來鬧事的。

富陽鬧不起,王延年所有的心血都謀劃都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