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列寧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但在經過這段時間的協商,李寧宇也已經一點點發現了這個問題,現在遠東集團和伊朗之間並不是單純的分配和安排問題,而是一種信任的問題,可以說雙方的信任出現了巨大危機。
可能這就是權力帶來的悲哀,如果大家都是平民,或者一方明顯高於一方很多,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可雙方一旦可以平起平坐,那麼這種信任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質、貶值。
所以麵對這樣的困境,李寧宇終於下了狠心,決定再也不用笑臉去麵對醜陋的政客,因為這些人都是欠教育,於是在李寧宇離開伊朗的第二天,遠東集團就發出一封外交聲明,斷絕和伊朗的外交關係,並且全麵封鎖伊朗的經濟。
突然斷絕外交關係可以說是一種宣戰之前的態勢,而經濟封鎖是對另一國采取的強硬措施,是一種以斷絕相互之間的經濟和貿易關係的行為,常用的封鎖措施有中斷貿易關係,禁止對被封鎖國輸入和輸出貨物,禁止對該國輸出技術,截斷交通運輸,凍結該國政府和私人存在他國的資金和財產,停止與該國的一切財政、資金往來等等。
經濟封鎖是一種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侵略擴張政策和強權政治的產物,一般在發生革命和戰爭的情況下才實行,而這也是李寧宇第一次這樣做,隨著遠東集團宣布這樣的消息後,世界各國都迷茫了,因為他們都知道,新伊朗的勢力,可是李寧宇自己扶持起來的。
所以,有的國家抱著看戲的心態,而站在遠東這邊的國家,自然也隨後宣布和伊朗斷絕一些往來,而一切中間派則是在這個時候,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團,可是在整個中東地區,這裏早就成了遠東集團的勢力影響範圍,所以在遠東海軍西北、西南兩個航母戰鬥群的封鎖下,整個伊朗的海路出口,全部給封閉,這就讓原本準備拉攏伊朗的國家,立即停下了手,因為他們可不想招惹遠東軍團,除非他們不怕核彈攻擊。
而事情鬧到了這一步,列維、列寧兩兄弟才意識到,遠東集團其實一直以來都不願意氣勢壓人,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這樣的實力,所以在一個月後,列寧和列維親自乘飛機前往吊魚島,目的自然是想跟李寧宇道歉。
事後,李寧宇雖然對自己這樣做不是太喜歡,但是這一次,他也嚐到了一個霸主獨有的巔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