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六)(2 / 2)

所以他也算是提出了一些不錯的建議,也是在為建立新國際聯盟,以維持國際和平秩序做出了貢獻,但是國際社會是無法保證和避免弱國不會遭到強國的侵略,而在歐洲強國的思想中,依然普遍認為這種構想過於理想主義,根本就不符合歐洲各國的實際利益。

而且這種美國式的政策,將會導致美國的軍事力量過分卷入國際事務中來,畢竟在英國高傲的骨子裏,美國人隻是他們的延伸品,但是威爾遜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已經晚了,他的十四點建議最後隻有做出妥協,而且他堅持的民族自決政策,最後根本就沒有被采納,例如剛從一戰後的德國和沙俄中重新獲得獨立的波蘭共和國,就極力反對建立秘密條約,秘密軍事聯盟等等,卻十分同意削弱德國的軍力。

在整個會談中,德國代表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所以隻能由李寧宇一次次站起身反駁和提出自己的建議,也就是在巴黎談判的半年時間裏,李寧宇在德國民眾的心中,逐漸從一個角落的位置走向了台前,當然德國當局則是不斷製造一些不利於他的言論,對於這一點,李寧宇也沒有辦法,畢竟遠東海軍曾經主動進攻過德國海軍艦隊。

但是不代表,他不能在會談中站出來說話,以及一次次為德國爭取一些緩和的條件,但他一個人畢竟還是力量不夠,在加上他總不能真的因為德國的事情,讓遠東軍團跟各國打一戰吧,所以在最後一個月的和談中,李寧宇可算是用盡了各種手段,最後被逼無奈下,他命令遠東西伯利亞軍事基地空軍部隊,攜帶一枚代號為X-11的核彈,在無人居住的南極州引爆。

一九零九年六月二十七日,遠東空軍最新大型超級堡壘轟-9,在北極投擲世界第一枚核武器“X-11”,這是一款專門攜帶特殊武器的轟炸機,是遠東軍團唯一可攜帶核彈的飛機,這次爆炸遠東軍團邀請了英美法意等過代表,在引爆後,這枚雖然裝藥量不大的核彈,卻在一連串的核反應後,給原本冰雪密布的北極製造出了極大的破壞,雖然這是遠東軍團第二次引爆核彈,但卻是首次應用到軍事行動中。

也正是因為這枚核彈的爆炸,讓遠東集團在巴黎和談中的地位,直接躍升至主要決策者,其實李寧宇知道這一步是下下策,但是他也是無奈之舉,畢竟當時如果一旦簽訂原先訂好的凡爾賽合約,那麼德國今後必然會被納粹黨控製,畢竟一群憤怒的民眾,不是單靠李寧宇一個人就能安撫的。

而遠東軍團的這次北極的核爆,徹底顛覆了世界各國,因為根據各國派出的代表訴說,當時爆炸的情況,就感覺整個北極都被掀翻了,這樣的形容能不讓遠東集團的地位一躍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