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倫敦海軍限製和條約(2 / 2)

航空母艦不但可以由空中來攻擊陸地以及海上的目標,尤其是那些遠遠超過一般射程之外的攻擊目標,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十分重要,也是一直不斷改變海軍的戰鬥理論的主要部分,敵人的艦隊在看不到己方艦船的情況下,就可以采取遠距離的戰鬥,這也就是航空母艦,徹底終結了戰列艦,為海上新的最強軍艦主要優勢之一。

李寧宇依稀記得,航空母艦在戰爭中的初建功勳,應該是在1940年11月11日,當時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在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向意大利海軍發起攻擊以後,在位於塔蘭托港內的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意大利海軍戰列艦,此次戰鬥,讓其他海上軍事強國意識到航母時代的來臨。

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戰鬥群,在整個太平洋戰爭的戰場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以及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等等。

也從此使得航空母艦戰鬥群,取代鐵甲戰列艦成為新一代遠洋海軍艦隊的主力,特別是美國當局,隨後建造了大批航空母艦,最後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新一代海上主角。

當然,李寧宇也深知航母戰鬥群的弱點,首先第一就是航母的目標大,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因為在整個航母編隊少則會有七八艘各型艦艇,多的時候會高達十餘艘,因為大量技術使用,所以航母上的電子元件越來越多,造成的雷達反射體也越多,音頻信號特征非常明顯,很容易被對方探測設施發現。

常常在被發現以後,整個航母編隊就要麵對敵人從多個方向,多個批次的頻繁襲擾和攻擊,有時候疲於各種應付。

其次就是龐大的後勤,航母需要攜帶大量的油料和彈藥,在加上自身的燃料消耗、食物消耗、彈藥消耗,一個航母戰鬥群需要非常龐大的補給,同時在海上補給時候,艦載飛機一般都會停止起降,所以突襲幾率提高。

然後還有就是空防網絡漏洞,航空母艦的自衛能力較小,需要依賴伴隨的其他艦艇進行協防,一旦這些“保鏢”被擊毀,航空母艦的死穴就出來了,最後就是飛行甲板容易被擊毀,一旦出現,一艘航母的攻防效能將會大大下降,這時敵人一定會窮追不舍,到時候航空母艦一定會被敵人連續攻擊、導致重創,直至被擊沉入海。

在諸多的不利條件下,為什麼李寧宇依然要選擇繼續建造航母戰鬥群呢?

因為他此時已經別無選擇,倫敦海軍限製條約的簽訂,已經限製了遠東海軍的發展,所以打造多支航母戰鬥群,是遠東軍團不落後於其他各國的唯一途徑,而在一個各國不重視航母的時代,遠東軍團的航母戰鬥群,應該能起到一鳴驚人的作用,等各國都反應過來,那時候遠東海軍估計已經走到了各國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