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蔡鬆坡兵團的三個遠東野戰師麵對的日軍三個師團,在兵力的數量上最少是自身的一倍。
7月7日傍晚,一抹黃昏在點點落下,這樣的景象與往常一般,但今天的空氣中明顯增添了火藥味,也就在夜幕徹底降臨之前,蔡鬆坡兵團前鋒軍團開始了四麵出擊,頓時整個天津外圍多個地區,槍炮聲絡繹不絕響起。
可是如果從各種槍炮之聲仔細去分析,就會發現這樣的槍炮聲有點稀散,並不向那種排山倒海的激戰,而四處襲擊日軍的遠東軍團,也不戀戰,在得手以後立即與日軍保持安全距離,這樣的情況日軍自然可以看得出來。
不過最終,小鬼子在對遠東軍團十分無奈之下,選擇了四下追擊,而小鬼子正中蔡鬆坡的聲東擊西之計。
其實,侵華日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官陸軍中將山野村夫也不傻,不過遠東軍團實在太滑了,無論是比速度還是攻擊火力,侵華日軍都大大不及遠東軍團,所以在持續的襲擾之下,山野村夫隻能主動采取迎戰,不過他還是謹慎命令兵分兩路,這樣每一路日軍都有三萬餘人,如果與遠東軍團展開決戰,也不至於瞬間被吃掉。
侵華日本陸軍中將山野村夫的這步棋,可以說走的萬無一失,可是他還是錯誤的估計蔡鬆坡這支摩托化兵團的戰鬥力。
因為無論是兵分二路的三萬人,還是兵分三路的三萬人,在麵對遠東軍團兩個勁銳摩托化野戰師麵前,被擊潰隻是時間問題,畢竟血肉之軀還不足以抵擋鋼鐵戰車的威力,在侵華日軍中計以後,隨著蔡鬆坡一聲全麵攻擊的令下,京津地區的抗日戰爭全麵爆發。
而一夜未眠守在電報室的李寧宇,此時已經穿戴一新,準備繼續參加十七國會議,新的一天會場的氣氛明顯不同,很多消息靈通的國家代表,此時看李寧宇地眼神也大大不一樣,可李寧宇似乎就像沒事人一樣,繼續微笑前往自己的座位,不過他的一夜未睡,雙眼的通紅還是掩飾不了的。
十七國會議,進行了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按照會前的安排,這次會議一共持續十七天左右,經過連日的商議,基本十七國之間的事情都已經全部談完,而剩下的焦點自然就是遠東和沙俄之間的第二次東北戰爭。
但沙俄帝國代表一方根本就沒有和談的主動性,遠東集團代表也一樣不主動提出這個議題,這讓其餘各國也不知道該怎麼談起這件事,就在各國對接下來地議題產生迷茫之時,李寧宇忽然再次提出建立一個完善的聯合會議機製。
規定每兩年就舉行一次多國峰會,每次都可以在不同的成員國舉行,並且可以采取嚐試機製,先從十七國之中選出三個常任理事國和五個非常任理事國,李寧宇再次拋出這項提議,這次卻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其中就有英國和德國。
其實愛德華七世支持李寧宇這項提議,抱著兩個心態,第一:看一看李寧宇究竟想玩什麼;第二:反正是嚐試,做不做數,最後還是英國這個世界老大說了算,而威廉二世卻想法不一樣,他認真研究過李寧宇建議成立聯合國的事情,認為其中有很多事情,可以讓德意誌帝國受益,所以他算是唯一一個積極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