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自己獨立建造的華夏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2800噸-3100噸,滿載排水量:3500噸,艦長150米,寬13米,吃水3.5-4米,主要火力係統為:主炮,五座雙管127毫米高平兩用火炮,魚雷:五聯裝533毫米發射管2具,防空火炮:雙聯40-50毫米機關炮3座,單管20毫米機關炮10座,采用雙軸推進裝置,產生功率:56000-60000馬力,最高航速:33節-35節,最大巡航能力:13000海裏,艦員:300-380人!。
在計劃建造300艘華夏級的時候,李寧宇當時有著幾個考慮,第一:世紀之中後遠東獲取了大量戰爭賠款,這筆錢自然要用在該用的地方,當時遠東海軍的戰鬥序列,主要集中在亞洲,而非洲與美洲地區海軍幾乎處於極低水平,所以建造海軍戰艦成為必然;
第二:當時遠東單發教練機與雙發轟-1型已經開始定型生產,未來各國一定會爭先仿造或者購買,到時候海上巨無霸戰列艦必然就要提前走向落伍,而新型綜合型海上戰鬥編隊群必然會崛起,而防空將成為主要任務之一;第三:在遠東未來海、陸、空三軍梯次配置的情況下,大型戰列艦與巡洋艦將逐步減少,而驅逐艦、潛艇、航空母艦必然崛起。
於是根據這些發展需要,李寧宇才頒布了計劃2年內建造300艘華夏級驅逐艦,但是局勢的發展事態,顯然與他之前的未仆先知能力反其道而行。
不過就算有些事情提前了,按照遠東目前的力量,在亞洲地區依然還是擁有霸主的地位,不過需要建立在徹底擊垮沙俄帝國以後,畢竟存在數百年的老牌殖民帝國,所擁有控製的資源與實力,不容李寧宇忽視。
在整個長江流域被遠東海軍戰艦封鎖以後,唯一還能航行在長江的隻有部分外國戰艦,但是他們依然要接受遠東海軍的領導,因為這是一個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的時代。
但遠東軍團優良的傳統,還是保持著謙虛、謹慎、禮貌的做事風格,但是在原則問題上,堅持不卑不亢。
遠東的海上力量優勢,無論是南方革命黨還是北洋新軍都無計可施,就好像是晚清政府在甲午戰敗以後,沒有一艘戰艦可以給他們提供支持點,雖然他們都有想過找西方各國購買戰艦,但是打造一個海軍艦隊可不是一件有錢就可以辦到的事情。
所以當下國內的事態分為四個階段,長江以南部分地區為革命軍控製,長江為遠東集團把持,北部地區為北洋新軍,東北地區還是遠東集團。
因為這樣的情況出現以後,無論是革命軍還是北洋新軍,都對遠東集團大感無可奈何,紛紛派出代表與遠東高層商議,但李寧宇都一一拒絕,因為李寧宇說了這樣一段話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的地盤,聽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