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巴爾幹四百年恩怨(2 / 2)

原本巴爾幹地區就存在著重重矛盾,隨著法國喪失海外殖民地,那麼自然就將目光彙聚臨近的土地,所以圍繞著巴爾幹地區的鬥爭,早在遠東與奧斯曼全麵宣戰前,就已經爆發了多次小規模的衝突,不然哈米德二世也不會再巴爾幹地區派遣超過50萬的陸軍。

在巴爾幹地區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所組成的“巴爾幹同盟”,其實就是一支反對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帝國)控製和殖民的同盟,在戰爭爆發前,歐洲各大帝國主義列強都在巴爾幹地區有著自己的重大利益,所以它們從來都沒有放棄幹預這裏的事情。

但成為必然的事情很多,比如現在遠東與奧斯曼帝國的全麵宣戰,這導致了奧斯曼帝國對巴爾幹地區的間接幹預失效,而歐洲各國也紛紛出手搶地盤,這也導致了歐洲列強們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也是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位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巴爾幹半島,早在曆史上就已經飽經了無數次戰爭創傷。

興起於亞洲西部的奧斯曼帝國,雖然失去了非洲全部、中東部分地區的控製權,但任然控製著東南歐洲的巴爾幹地區多個國家的大片領土,現在一直在頑強鬥爭的阿爾巴尼亞人民,雖然努力了400多年,可是還沒有取得完全獨立,巴爾幹地區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族的人民還受著奧斯曼帝國的封建壓迫和宗教迫害。

哈米德二世作為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最有野心的君主,他一直為失去非洲全部殖民地、中東大部地區感到痛心疾首,於是在一邊重兵控製著巴爾幹地區的同時,他從來都沒有忘記中東地區的土地。

隨著遠東集團的出現,讓哈米德二世緊張起來,因為遠東這個新興勢力,不但在十年前在亞洲大敗島國小日本,隨後還遠渡非洲擊潰了老牌意大利帝國,更在保衛索馬裏的時候,痛擊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的聯合海軍,隨後就連德意誌帝國在非洲的地盤都敢搶。

當然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在十九世紀末期亞洲的大戰,以一敵八,大敗當時世界第三帝國法蘭西,雖然這場戰爭主要是因為英國倒戈幫助遠東,可是敗就就敗了,所以從心裏來說哈米德二世對遠東集團表示敬重,並且敬而遠之。

隨著後來中東地區局勢的不斷變化,已經各種哈米德二世沒有想到的事件發生,最後倔強的哈米德二世,不得不咬牙與遠東宣戰,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遠東海軍雖然強勁,可是奧斯曼帝國擁有基數龐大的陸軍,這一點是絕對的優勢。

於是為了能從巴爾幹地區抽出更多的兵力,哈米德二世先後與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暫緩執行條約,他這樣做原本是企圖分化,已經形成的四個巴爾幹國家反土同盟,但400年前就已經下定決心,要發動反抗戰爭的四個同盟國家,怎麼會放棄這次絕佳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