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亞丁灣與紅海之戰(2 / 2)

正常情況下,海軍艦隊通常是排成若幹平行的縱隊前進,這一種機動性極高的隊形,相對而言,若幹較短的縱隊,比一字長蛇陣會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將旗艦位於縱隊之首,就可以將命令信號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

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於縱隊之首的旗艦,一般發出一串信號往往需要花10分鍾甚至更多時間,最後才能被傳遞到整個縱隊以及靠後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得水手很難辨認前後發來的信號,每艘船都不得不重複向它後麵的艦隻傳遞消息。

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會翻倍,在遠東海軍的數次大海戰中,遠東海軍就常常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這樣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已經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方海軍艦隊。

但需要每個縱隊的領航艦,引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才能排成合適的戰鬥隊形。

在海戰中,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最高速在行進,因此海軍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一些小型的偵察艦,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但這次鄭龍做出了改變,派出小型魚雷艦和護衛艦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

使得遠東海軍艦隊能夠盡早地排成最有利的戰鬥隊形,直接用全部主力來迎戰奧斯曼帝國的艦隊,同時遠東海軍的偵察艦,還做到了盡量避免被對方的偵察艦,獲取遠東海軍艦隊的信息。

雙方首次在亞丁灣海域相遇之後,因為都是再用最高速前進,所以時機沒有掌握的很好,導致戰況不是太理想,但這一點很快就被遠東海軍艦隊船隻的優勢改變,速度、火力向來就是遠東海軍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遠東與奧斯曼帝國全麵宣戰之後,盡管奧斯曼帝國想過要加強自己海軍的力量,但在在看到自身艦隻的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高於遠東,所以奧斯曼帝國依然倚老賣老,但他們沒有想到,無論是在火炮口徑和數量上都大大不及遠東。

因此,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個小時裏,遠東艦隊就憑借其艦艇火力、速度的優勢對戰奧斯曼海軍,同時副艦隊長鄭龍還派出一支小分隊,對紅海地區實行海上全麵封鎖,這樣就導致了奧斯曼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像一隻看門狗一般在亞丁灣至紅海間,來回運動,無法突破遠東艦隊建立的鞏固防線。

同時鄭龍親自率領的主力戰艦,死死盯住了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奧斯曼帝國雖然已經徹底放棄了發展海軍,但是他們依然擁有十一艘萬噸級戰列艦,而遠東海軍艦隊隻有三艘泰山級戰列艦和兩艘迷你型戰列艦,可就是在這樣實力懸殊之下,遠東艦隊對奧斯曼艦隊進行大規模海上艦隊大決戰。

可以說當時的遠東艦隊氣概豪邁,在麵對比自身實力強大的奧斯曼海軍艦隊下,依然擺出了遠東軍團的精神。

這足以讓奧斯曼海軍艦隊,必須麵對現實去選擇,要麼無所作為的避戰,那麼就要挨打,要麼就與遠東艦隊力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