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李寧宇與列寧列維(2 / 2)

而雅各賓主義,就是說當私人結成一個社團,首先要摧毀先此存在的國家法律和製度,當他們在沒有財產的人中,分配古老的、合法的業主資產,以這樣的方式,來保證自己有一支軍隊,當國家認可這些行為時,國家不是因為犯罪而沒收,而是因為沒收而犯罪時,此種方式侵犯財產權而獲得其全部力量和全部資源時,它已經立足於此種侵犯之上。

所以雅各賓分子,是決意摧毀這個世界整個構架的組織,依照他們的模式,要再造一個新的社會,而奮鬥的隊伍,他們以掠奪富人的方式,到處招募廣大窮人。

這次會議是沙俄內部的一次原則性問題矛盾,黨內隨後出現逐漸分裂,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多數)和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孟什維克(少數),形成了兩大陣營。

1905年俄國大革命爆發,列寧歸國回到彼得堡,他領導召開了隻有布爾什維克派參加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代表大會,隨後製定了布爾什維克在這次革命中的策略,此後大革命的高潮出現,但這次大革命最後失敗告終,列寧隨後離開俄國,開始了新的流亡生活。

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隨後在西歐地區等地,在困難的條件下,依然堅持從事政治寫作,並且回應廣大社會對主義革命問題的爭論,所以他在1909年完成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日後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哲學原理。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本忙於參加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集會活動的列寧,再次站了出來,首先批評了那些支持本國戰爭的社會民主黨,也就在這次他聲稱第二國際已經死亡,並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一直居住在奧地利的波羅寧鎮,曾今還被當局短暫扣押過,隨後他搬到了中立國瑞士的伯爾尼居住,後來又搬到了蘇黎世,並且在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也可能取得巨大勝利。

1915年列寧還在瑞士參加了反戰會議,但作為齊美爾瓦爾德左派的領導人,列寧主張應把帝國主義戰爭轉化為階級戰爭,呼籲廣大工人階級借機發動內戰奪取政權,可是在會議中多數派否決了他的主張,認為應把會議綱領限製和平主義的範圍之內,但在第二次於瑞士的召開的反戰會議中,他率領齊美爾瓦爾德左派重申主張,但最後隻得到了一個妥協的宣言而已。

對於列寧的一生,李寧宇作為一個後來人,也沒有一個自己的標準答案,不過今天他的任何決定,都是在圍繞遠東集團的利益,所以在沉默了一陣之後,李寧宇直言問道兩人:“既然大家都已經把話說開了,那好,我們不如簡單一點說,遠東集團如果幫助你們,今後如果你們都成功了,遠東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