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集團與奧斯曼帝國的海戰,成為焦點,但各國都心知肚明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必然又要走法國公海艦隊的老路,因為遠東海軍艦隊可不是紙糊的,再加上遠東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台風級戰略潛艇的服役,所以各國都在等待這戰況的結果。
海戰主要爆發的地點在亞丁灣海域,那裏就是指位於也門和索馬裏之間的阿拉伯海域,通過曼德海峽與北方的紅海相連,戰略位置就如蘇伊士運河一般,亞丁灣是所有往來地中海和印度洋船舶的必經一站,是歐洲的重要水路。
近年來,自從遠東在索馬裏站住腳之後,亞丁灣戰略價值就特別受到遠東集團的重視,還有就是在亞丁灣海域兩個著名深水海港,今後遠東的發展也離不開這裏,畢竟是印度洋通向地中海、大西洋航線,以及燃料、貿易中轉地,還能扼守地中海東南出口和整個中東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如果一旦遠東與歐洲大國出現對峙,那麼出入蘇伊士運河的咽喉就被遠東抓在手中。
所以遠東集團在這一地區,部署的海上力量雖然數量不多,但具有一定的實力,隻是李寧宇不願意提前暴露出來,就算這次與奧斯曼帝國宣戰,李寧宇還是沒有展現遠東全部的實力,主要還是繼續依托潛艇的突襲和偷襲能力,給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狠狠的一擊。
首次海上激戰,遠東之派遣了駐守在索馬裏地區的海蛇潛艇編隊,與大量的驅逐艦迎戰,並且還有新增加進入西戰區海軍序列的輕重巡洋艦,而遠東大型海上利器鐵甲戰列艦,一艘都沒有參戰。
所以首次海戰,遠東采取的攻勢為小股奇襲,分割包圍圍殲,似乎準備在打一場持久戰,但遠東這種看似在示弱的戰略意圖,卻給獨裁者哈米德二世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他以為遠東部署在西戰區的海軍艦隊不敵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或者是遠東不敢真的在中東地區與奧斯曼帝國翻臉。
獨裁者本身就是在獨裁專製體製下,實際操控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獨裁者完全或從極大的程度上,限製了本國公民的各種自由權利,並將國家所有權力獨攬在個人的指揮下,這樣就足以稱之為獨裁者,從某種程度上說遠東也是,但遠東集團屬於正在積極建設完善民主製度與程序。
李寧宇是創造著,並不是攫取國家最高權力,所以不能稱之為獨裁者,而獨裁最常見的就是強行控製人民群眾去服從統治階級,常出現鎮壓和監視等行為,獨裁在早期的意義是指,一個人享有絕對權力,而李寧宇附和這一點。
廣義是皇帝、國王、總統,但獨裁與專製,並不直接等於暴虐的獨裁統治,所以遠東集團在二十世紀初期就已經開始發展的一種新的政治模式,軍事獨裁、軍政分離、獨立建國,保留其權威在進行社會改良與推動社會變革中起到穩定大局的作用。
可是獨裁者哈米德二世卻為了自己的絕對統治權,不斷在國內製造血腥鎮壓,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與地位,在國內成立了大量秘密組織,主要的用途就是來監督人民,限製百姓的自由,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李寧宇跟哈米德二世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