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俄美日的三國同盟(1 / 2)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兩天整整兩天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遠東軍團的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終於抵達了第一個目的地邊境城市歐謝拉。

但一路上,卻連一個敵人都沒有揪出來,而各國大混戰卻如火如茶的在進行著,其中最遭殃的就是漢誌王國,南北兩線雙雙吃緊,大量新兵又無法立即投入戰鬥,戰爭打的不單單是兵力、火力。

財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所謂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沙特阿拉伯地區本來就缺糧食、缺財力,好在還有代表遠東集團的環宇集團,暗中資助漢誌王國,不然估計杜勒阿齊早就撐不下去了。

這兩天,國際社會上也吵成一團,有的站在沙特阿拉伯地區一邊,指責各國無端發動侵略,有的則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看笑話,剩下的就是反唇相譏,大英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分別是侵略一方的代表。

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小日本則是中立的在看局勢的發展,遠東集團與德意誌帝國則是一句話也不發表,似乎一切都跟他們沒有關係,但是沙俄帝國卻已經開始了摩拳擦掌。

第一次東北戰爭結束之後,沙俄帝國主動同意停戰,並且歸還華夏領土外蒙古、外東北和東北三處,但這三處分別都在遠東的手中,並沒有規劃晚清政府,而晚清政府也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但是在停戰之後,沙俄、美國、法國、日本紛紛派出使團進入北京,企圖讓晚清政府找遠東要回三地的控製權,可最後都不了了之,因為無論是光緒皇帝還是慈禧太後,以及晚清的眾多大臣,都對遠東集團心存怯意。

義和團事情引發的八國聯軍侵華,晚清政府當局在愚蠢還是明白一個道理,如果當時不是因為遠東力戰群雄,那麼今天的晚清政府估計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外東北、外蒙古原本早就割讓給了沙俄,現在換了一個持有者,對晚清政府毫無影響。

隻是東北地區現在也算是間接的租借給了遠東,不過晚清的軍隊依然在該地區,而遠東集團進駐東北地區之後,沒有展現任何侵略的意圖,隻是大力度整理治安,並且大量投資興建工業,東北地區完全就是出於興興向榮的態勢發展中。

戰爭結束已經有快一年的時間了,由於東北地區的大力建設與發展,原本就人口基數不足的外蒙古、外東北、東北三地,紛紛頒布了惠民的政策,很多在內地吃不飽床不暖的百姓,紛紛舉家搬遷至三地。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口,流入三地,晚清政府的各級官員們也開始漸漸擔憂起來,根據不完全統計,戰後半年,從內地移民進入三地的百姓,高達500萬人,之後的每月保持百分之十五的速度,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月,就有上百萬的內地百姓舉家遷移到三地安家。

雖然之後晚清政府也製定了一些措施,可是最後還是扼製不住人口數量的大量遷移,要知道在遠東集團控製的三地,這裏的良田可以向遠東租賃來種植,每年隻需要交35%的收成,如果沒有收成可以不用交,並且每個家庭在遷移來之後,遠東集團就會劃撥一定的土地,給他們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