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太平洋艦隊(第一更)(1 / 2)

部署在新安、西寧、現代三地的遠東陸軍隻有11萬,這已經是遠東在南亞南部地區能集結的最大的兵力了,而唯一的一支增援部隊,隻有李西華帶來的第二軍團,其實第二軍團隻有不到一萬人,主要是一個特種裝甲師。

由於遠東在東北與南亞同時用兵,所以原本在亞洲地區隻有不到一百萬的兵力,其中65萬被派遣在東北地區作戰,而南亞隻有不到20萬,其餘十多萬需要在台灣、琉球、朝鮮、九州、北海道等地駐防,所以在新安、西寧、現代三地的遠東軍團收到的命令就是堅決防守。

法國殖民軍需要頂住法國33萬陸軍,從三個角度向頭頓地區推進,自然就會遭到猛烈攻擊,隨著9月9日的臨近,法國殖民軍在總司令庫羅金的命令下,集中全部主力部隊,開始從新安、西寧、現代三地向駐防的遠東軍團發起總攻,法國殖民軍的這次攻擊,算是最後一擊。

所以,這次的戰役是遠東在南亞地區的一次大決戰,法國殖民軍的奇兵不斷企圖猛插入遠東防禦陣地,其中采取了以本傷人的策略,所以遠東的防守戰的同時,傷亡極高,法國殖民軍直接的配合也相對成熟,結果遠東將士頑強抵抗,徹底讓法國人急紅了眼。

新安、西寧、現代三地攻守的雙方,都展開不同程度的炮戰,雙方為了爭奪某個小高地,一次次發動衝鋒與反衝鋒,從9月7日淩晨至9月8日淩晨,短短一天的時間遠東傷亡人數高達3萬人,而法軍也傷亡大約5萬多人,新安、西寧、現代三地的雙方陣地上,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早已成河。

雙方都沒有時間去收取各自陣營士兵的屍體,而是立即在奪下的陣地部署防禦,於是在9月8日,法國殖民軍總司令庫羅金,不得不於9月8日的淩晨先下令,暫緩攻擊的進程,而就在法國殖民軍開始全麵退卻的時候,遠東士兵立即利用這一有利時機轉入進攻之勢,但也就是這一行動的開始,導致隨後一係列激烈的遭遇戰的展開。

在某些情況下,陸地上的遭遇戰不僅晝間會正常進行,而且夜間也一樣在進行中,不過在夜戰的時候,雙方都不會不使用炮兵作戰,不過遠東卻是一個列外,因為在四支深入敵營的特種部隊的偵查下,遠東軍團依然繼續展開炮擊,因為隻有炮戰,才能使得遠東在兵力上的劣勢得以平衡。

同時在炮擊完畢之後,部隊立即以密集隊形投入攻擊,遠東的士兵采取胳膊挨胳膊,以刺刀白刃戰進行戰鬥,為了識別敵友,遠東的士兵袖子上纏一條白色的布帶,這種激烈的遭遇戰持續至9月9日的中午,但是夜間的白刃戰成效不大,雙方幾乎都是在以本傷人,很快就被遠東南亞最高指揮官李西華終止了。

與此同時,法國殖民軍總司令庫羅金也急了,便決定9月9日下午2點,開始第二次全麵進攻,一定要在9月9日內,突破新安、西寧、現代三地的防線,拿下頭頓海港,配合法國遠征聯合艦隊,所以就在雙方都還來不及休整的時候,戰事有恢複到了膠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