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在南亞地區能派遣的陸軍兵力實在有限,這一點無論是李寧宇還是遠東的高級軍官,因為遠東幾乎所有的主力部隊,此時都在東北邊境與沙俄作戰,唯一能給南亞地區輸送士兵的隻有,台灣和琉球兩地。
大瓦山和小瓦山是南亞的一處戰略要地,遠東其實沒有理由主動放棄,可是在麵對自身十多倍的敵人麵前,李寧宇為了減少犧牲,決定采取一次誘敵之策,讓黃海艦隊為南亞戰爭提供火力延伸,但之前,遠東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這次大瓦山和小瓦山的攻守之戰,可以說遠東大勝,大瓦山和小瓦山再次回歸到遠東的手中,而法國殖民軍也意識到了一個事情,便主動撤出遠東海軍艦隊炮火覆蓋的範圍,同時向法國公海艦隊求援。
法國的主力艦隊公海艦隊,是但是世界第一海軍艦隊,就連英國艦隊想和法國公海艦隊一決雌雄也需要派遣兩支艦隊,當時在南亞地區,遠東也有兩支艦隊,一支是南海艦隊、另一支就是從北而下支援的黃海艦隊,不過法國當局在收到渤海與黃海戰局之後,立即又調派了另一支艦隊前往南亞,那就是法國太平洋艦隊,公海艦隊與太平洋艦隊是法國海軍的兩把重器。
奉法國當局之命以後,兩支艦隊一支從馬六甲試圖突破遠東南海艦隊的封鎖線,開往南海作戰,太平洋艦隊也是從遠處趕來支援,但由於輕視了遠東的戰鬥力,太平洋艦隊在急忙調轉前往南海的時候,物資、彈藥準備不周,在加上指揮上的一些小失誤,最後卻沒有與遠東艦隊發生激戰前,先擱淺了一艘主力戰艦,這件事對太平洋艦隊士氣影響很大。
不過最重要的就是,法國當局在收到這樣的情報之後,立即戰前換將,著也是法國太平洋艦隊這支35萬噸級的大艦隊,最後竟然不敵遠東南海艦隊這支20萬噸級的小艦隊,黃海艦隊與南海艦隊一共有三支攻擊潛艇部隊,一支警戒、偵查編隊,不過在渤海、黃海大戰之後,黃海艦隊的三支潛艇編隊都需要補充物資,所以晚於黃海艦隊主力抵達南海。
法國當局的設想,是讓公海艦隊與太平洋艦隊配合,形成夾擊之勢,對遠東海上力量進行絞殺,不過在太平洋艦隊第一次與黃海艦隊突然遭遇後,法國太平洋艦隊的新任指揮官當場戰死,其餘各艦隻因為沒有指揮官,所以隻能被迫縮回太平洋海域,等待法國當局的最新指派,不過根據黃海艦隊司令官黃濤的彙報,法國太平洋艦隊的旗艦根本沒有中彈。
這件突發的事件,一直到世紀之戰結束後,李寧宇才搞明白,原來是法國太平洋艦隊窩裏鬥,因為一次意外的擱淺,法國當局就直接換掉了艦隊的指揮官,新舊交替,自然引起了無數的糾葛,所以法國太平洋艦隊的覆滅,其實就是法國當局自己埋下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