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炮火邊境線(第二更)(2 / 2)

從此沙俄東北陸軍與旅順地區完全切斷,遠東陸軍大舉進攻長春,為了必須確保在三日內拿下長春,東北野戰集團軍幾乎調集了全部的火炮,而沙俄當局也明白長春的重要性,便大舉增兵,最後在一場持續13天的血戰之後,集結於長春地區的俄軍被全殲,不過東北野戰軍也付出了傷亡6萬多人的代價。

此後,原本防守黑龍江地區外圍的沙俄陸軍第44、45、46、47四個軍,兵力約16萬人,麵對遠東集結的2670門火炮麵前,節節敗退,東北地區的解放速度一日千裏,直到沙俄陸軍放棄黑龍江地區外圍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黑山,不過兵敗如山倒,沙俄陸軍一共隻堅守了不到7天,甚至連彭德和李寧宇都沒有預計到,沙俄會如此之快的兵敗。

也就在是在東北戰爭中,李寧宇得到了新的啟發,那就是采取少量的兵力,用大規模的火炮群,防禦地域開闊的邊境,因此,遠東才會在李寧宇的命令下,加大了對大口徑火炮的研製與生產,在不到6月的時間,遠東先後研發多種防禦型,遠程攻擊火炮。

整個東北戰爭從爆發進行不到7個月的時間,東北野戰集團軍就在充足的後勤保障下,席卷東北地區,並在半年的時間中,消滅了東北地區沙俄25萬陸軍,成功的進軍黑龍江地區,而退守外東北和外蒙古的沙俄陸軍,也開始加強兩地要塞的防禦,不過就算比起以前有所加強,守軍人數也增到146萬,火炮1646門,重機槍8862挺。

但後勤上的物資儲備不足,根本就無法應付長期圍困作戰,特別是炮彈、子彈,平均沙俄陸軍每門火炮隻有不到40發,就算外東北、外蒙古地區的防禦工事堅固,最後還是在偽裝不嚴密、指揮無能下,一敗再敗。

不過遠東當時也麵對兩個難題,那就是分兵攻擊外東北還是外蒙古,按照彭德的主張,就是分兵,不過最終還是被李寧宇否決了,因為對外東北李寧宇誌在必得,所以也給了沙俄一個喘息的時間。

不過當時負責外蒙古防務的沙俄將領瓦內瓦多,其實是個在東北戰爭中的常敗將軍,從他失守長春開始,就主張放棄東北地區外圍工事等一切要地,直接退入外東北和外蒙古要塞中,希望能等待國內的增援。

甚至就連沙俄總司令也開始感到此人不宜繼續擔任高級指揮官,但直到戰爭結束以後,遠東軍團包圍了外蒙古要塞,瓦內瓦多指揮的兵力還是高達26萬人的,擁有火炮390多門,輕重機槍872挺,不過瓦內瓦多卻選擇了投降,這讓遠東不但不損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外蒙古,同時獲取了西伯利亞大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