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內,已經開始了改革,按照李寧宇的建議,阿方索十三世采取了企業國有製的改革,將一些附屬產業和無關緊要的企業,直接賣個西班牙的商人去經營管理,政府主要控製經營主要的企業和行業。
比如船舶、鋼鐵、電力、能源等,隨後西班牙就像德國、奧匈帝國、法國提出借貸,而主要的抵押物就是西班牙在非洲的土地,西班牙這樣的貸款協議,各國自然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
西班牙先後向德國、奧匈帝國、法國,一共借款1.5億英鎊,其中隻有1億英鎊,全部投資到國內的建設和生產中,而另外5000萬英鎊,則是用於建造一隻噸位15萬噸的新艦隊,不過這筆錢隻能夠建造軍艦,每年的維護和使用費用,則是由遠東來付出。
為什麼呢?
因為各國當局不知道,這又是李寧宇下的一步好棋,特別是在多年之後,遠東成功抵禦法國聯軍,在南海大戰結束之後,法國宣布投降,原本西班牙向法國借貸的5000萬英鎊,直接被免除,而向法國借貸的5000萬英鎊,不僅讓西班牙國內的工業再次充滿生機,也讓戰後失敗的法國更加破敗不堪。
美西戰爭結束,緊跟著就是英布戰爭,德國也乘著這一時機開始向英國反撲,英國當局為了鞏固自己在非洲的地位,不得不放下世界各地的事情,全力解決非洲的戰事,但是誰曾想戰事越拖越久,越打越大。
也就在這個時候,遠東再一次在亞洲地區亮劍,那就是大擴軍!!!
遠東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進行了兩次擴編陸軍,總數量高達105萬人,這讓各國都同時感到不安,特別是在亞洲南北兩地的法國和沙俄,而此時英國人也發現,在英布戰爭中常常出現遠東的影子,所以三國聯手一起向遠東施壓。
不過,此時的英國在亞洲的發言權,已經不如以前,特別是從印度征集了50萬陸軍,參戰英布戰爭之後,已經在亞洲地區沒有太多的兵力,所以隻能派遣亞洲艦隊配合法國和沙俄,一起向遠東施壓、威懾,準備企圖封鎖南海和馬六甲海峽。
但是遠東海上利器,攻擊潛艇卻讓各國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此時的遠東海軍,不再是從前的遠東海軍,如果你們想試一試,遠東願意隨時奉陪。
海上封鎖的企圖被粉碎之後,各國加快了各自的腳步,英屬印度不斷在邊境地區製造事端,企圖和晚清政府發生戰事,而法國也開始不斷向雲貴川地區滲透,沙俄也向旅順、東北地區增兵,企圖扼製遠東向東北地區發展的道路。
直到,遠東和沙俄達成協定之後,當時這時沙俄已經在遠東地區,獲取了旅大不凍港,並且派遣了亞洲分艦隊駐紮,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主要的海軍戰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