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沙俄帝國決定,就算不惜用武力,也要強迫日本這個島國,徹底放棄遼東半島,而晚清政府也把沙俄帝國當作“救星”。
為了對日本的施加壓力,沙俄夥同德、法兩國,一起幹涉,在加上戰敗之後的日本,已經在甲午戰爭中消耗了五萬精銳的陸軍和海軍聯合艦隊,已經無力在進行新的戰爭,最後在三國的強硬壓力之下,放棄遼東半島,隨後沙俄以“幫助晚清,還遼有功”的借口。
開始對晚清政府進行敲詐與勒索,1896年,晚清政府接受了沙俄的威逼,最後簽訂了《中俄密約》,但是就在中俄密約簽訂之後不久,沙俄亞洲艦隊就擅自闖進旅大地區,並強行向晚清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最後霸占整個遼東半島,從而在遠東地區取得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可以說在十九世紀的末期,沙俄完成了向東北地區入侵的第一步,並且成功的獲取的陸地和海洋的支點,而那時的遠東集團,因為剛剛在甲午戰爭中贏得勝利,並沒有主動站出來阻住,因為李寧宇明白,列強們的外交,就是絕對武力!
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的初期這段百年的時間裏,世界上各個帝國主義國家,都在全世界各地瘋狂地進行著爭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勢力擴張範圍,並且都想對原本已經瓜分完畢的世界各地,再次進行重新分割,其中亞洲晚清政府則是各國列強掠奪的主要對象之一。
在此期間,英、美計劃用日本牽製遠東和沙俄,並且代表他們在晚清獲取利益;而法國,主要目標就是在南亞地區擴張,企圖將雲貴川地區,與法國已經全麵控製的南亞地區連接,並且獲取廣州灣;德國也計劃在膠州半島地區進行擴張。
沙俄則是東北地區,妄圖並吞整個東北地區是最終的計劃,但是需要在沿海的地區,尋覓一處常年的不凍港,當時還年親的尼古拉三世曾經公然聲稱:“沙俄帝國必須擁有終年通行無阻的海上港口,此一港口並且必須與占有的領土地帶相連。”
遠東是朝鮮的實際控製人,這一點世界各國都知道,在甲午戰爭之後,各國暗中達成了默契,企圖全麵製約遠東的發展,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遠東早就做好了這一準備,不過在那段沒有盟友的時代,李寧宇學會了孤獨,學會了獨自挑起整個遠東的未來。
在甲午戰爭結束之後,獲得台灣島和巨額戰爭賠款之後,遠東進入了第一個閉門造車時代,在沒有任何助力的情況下,遠東走向了默默無聞,這一點,也是各國列強想看到的局麵,畢竟在甲午戰爭中遠東的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