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宇的戰術意圖很簡單,那就是利用現在各國海軍對於反潛的能力有限,采取潛艇群攻策略,保衛遠東地區海域的各個航道的絕對控製權。
潛艇的優勢明顯,但劣勢也明顯,現在Z-2型潛艇,全部采用533毫米的潛射魚雷,在射程上有了一個明顯的限製,在加上魚雷射擊準度的問題,所以命中率隻有不到53%,並且必須在2000米以內的海域。
但是在最近的這些年,遠東大力研發潛艇的同時,也開始改進魚雷的攻擊能力,先後出現了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之上,用它來控製魚雷定向直航,製成世界上第一枚控製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接著還發明了發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的第一代熱動力魚雷,也稱之為蒸汽瓦斯魚雷,使魚雷的航速提高至約65公裏/小時,航程達2500米。
不過一旦發射之後,潛艇的位置必然會暴露,那麼潛艇編隊就會遭到水麵輕型艦隊,發射的魚雷和深水炸彈的回擊,所以一波突然攻擊之後,編隊就要立即下潛,在海底潛航過程中,改變攻擊陣型,寂靜等待時機,準備再次攻擊,反反複複,樂此不疲。
建立一個噸位第一的世界海軍體係,是李寧宇終生奮鬥的目標,但是目前遠東的各項開支實在太大了,所以李寧宇隻有勒緊褲袋,盡量少走彎路,不再軍事裝備的發展上走彎路,但是缺錢是不變的事實。
鯊魚編隊,隸屬遠東艦隊,但是也采取了雙重指揮係統,在李寧宇和海軍指揮部雙重指揮下,鯊魚編隊雖然是一隻新的編隊,但是卻擁有任何一個潛艇艦隊不能相比的使命,那就是雙梯隊攻擊群。
由12艘Z-2互相配合主力攻擊第一梯隊,以及16艘Z-1型分布整個黃海的偵查第二梯隊,現在遠東已經停止了Z-1型建造,原先大量的Z-1型,除了出售給各國和改造外,隻剩下著16艘Z-1型,而它們也全部都編入了鯊魚編隊,第二梯隊其實也有自己的名字,那就是劍魚。
劍魚,特征是長而尖的嘴部,占魚全長的約三分之一,雖然劍魚體型龐大,但其遊速可達每小時100公裏,是海中遊速最高的魚類之一,改裝之後的Z-1型,將原本攜帶大量的324毫米的魚雷卸下,隻配備6枚530毫米大型魚雷,增加了攜帶的燃油和食物,第一:增加了航速、機動能力;第二:在海域執勤時候,有較長的持續能力。
鯊魚潛艇編隊長,是原來北洋艦隊的林泰曾,甲午戰爭之後,他就進入了遠東海軍指揮學院成為了一名教官,根據李寧宇唯才是用的原則,自然不會讓這名原北洋艦隊培養的主力艦長,呆在學校裏教書,但是為了磨練他和鄧世昌兩人,所以讓他一直待在軍校三年。
李寧宇的唯才是用,主要表現就是隻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願意任用,但是在那樣一個時代清政府中,隻有德行好,才能被重用,其他的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結果是晚清政府的官場上,到處是憑借關係和手段騙的美名的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