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車同樣是具有裝甲防護的各種履帶或輪式車輛,坦克也是裝甲車履帶式裝甲車輛的一種,但是在習慣上通常因作戰用途另外獨立分類,而裝甲車輛多半是指防護力與火力較坦克弱的車種,目前遠東的這種就是輪式輕型裝甲車。
坦克的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陷入了僵局,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的研製工作,隨後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
於1915年9月日製成樣車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成功,樣車被稱為“小遊民”全重18.289噸,裝甲厚度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馬克沁”機槍和幾挺7.7毫米“劉易斯”機槍,發動機功率77.175千瓦,最大時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過0.3米高的障礙物。
不過首先就是要解決動力,不然總不能推著重達數噸的裝甲前進吧!
柴油發動機的優點是功率大、經濟性能好,其實柴油發動機的工作過程與汽油發動機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每個工作循環也經曆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行程,但由於柴油機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發,而其自燃溫度卻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氣的形成及點火方式都與汽油機不同。
不同之處主要是,柴油發動機氣缸中的混合氣是壓燃的,而不是點燃的,柴油發動機工作時進入氣缸的是空氣,氣缸中的空氣壓縮到終點時,溫度可達500-700℃,壓力可達40-50個大氣壓,活塞接近上止點時,發動機上的高壓泵以高壓向氣缸中噴射柴油。
柴油形成細微的油粒,與高壓高溫的空氣混合,柴油混合氣自行燃燒,猛烈膨脹,產生爆發力,推動活塞下行做功,此時的溫度可達1900-2000℃,壓力可達60-100個大氣壓,產生的功率很大,所以柴油發動機廣泛的應用於大型設備上。
不過就在當今,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大量製造汽車,使用汽油發動機的時候,遠東朝鮮的紅旗製造二廠,已經開始投入製造第一批柴油動力的裝甲車,從此遠東陸軍踏入了陸軍裝甲激動時代,雖然這種第一代裝甲車擁有很多的缺點。
但是它攜帶了2挺7.7毫米“馬克沁”機槍,全重3.1噸,裝甲厚度為5毫米,配有發動機功率27千瓦,最大時速6.2千米,越壕0.8米,攜帶乘員6人。